第23章 大明改革,牺牲在所难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3章大明改革,牺牲在所难免(第1/2页)
    崇祯之所以选择牺牲大部分的南方百姓,来换取自己重洗大明的机会。
    其核心问题是缺粮。
    明末正好赶上小冰河时期。
    几年的时间,期间粮食减产,旱灾蝗灾水灾鼠疫瘟疫连绵不绝。
    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
    整个大明的制度已经让大明的寿命到达极限。
    即便是没有天灾,仅仅是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上层人士夜夜笙歌,底层百姓食不饱腹。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国家有没有钱能够解决的了。
    当矛盾达到极致的时候,随便一个事件都可能引发暴力冲突。
    之前王柏给崇祯出主意,让崇祯掠夺大臣和南方氏族的财富。
    那不过食能够保证他这这个朝廷不倒,能够让他崇祯有机会重整山河。
    当崇祯自己仔细的看过明末历史之后。
    崇祯已经意识到,大明不是靠财富或者战争能够拯救的。
    大明已经从根上烂掉了。
    每年大明养活藩王的资源占到了大明资源的一半以上。
    更关键的是这个恐怖的数字每年都在上升。
    更别说南方走私氏族和山西满清八大皇商,那是在一刀一刀砍大明烂透的根基。
    考虑到这一点,王柏明白,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其实都不足以拯救大明。
    大明需要的是制度的改革。
    牺牲在所难免。
    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少流血,毕竟大明的外边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大明的百姓在大明的土地上吃不饱,完全可以去外边继续吃。
    前提是先帮大明度过这个难关。
    王柏把做好的翡翠卷放到蒸笼上,随后拿出土豆、红薯和玉米放在崇祯的面前。
    “既然你已经做好了牺牲一部分人的打算,那我也不劝你,这三样粮食每一种都是极为抗旱高产的粮食。”
    “正常情况下,土豆红薯亩产都能达到6000,玉米差点也能在一千斤左右!”
    “多少?”崇祯听到这几个数字怀疑自己听错了,说话都哆嗦。
    接下来不过就是小说里常见的极为震惊的场面。
    毕竟大明那个时代,粮食亩产能到一百斤,就已经是老天赏脸了。
    6000听都没有听过。
    崇祯感觉自己太幸福了。
    不光遇到了王柏给自己知名方向,如今更是给了自己如此高产的神粮。
    “王兄...不...大哥,你是我亲大哥。这三种粮食你无论如何每种给我弄一万斤,求你了大哥!”
    亩产6000斤,如果全国都种上这样的粮食,崇祯都不敢想自己的腰杆会有多硬。
    在向崇祯提到这些粮食的时候,王柏就决定帮他弄了。
    只是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
    “五弟,不是哥不帮你,主要是哥现在没钱了,你需要帮我弄点钱!”
    随后王柏给崇祯算了一笔账。
    仅仅是帮崇祯搞装备,就花了大两百万,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拖拉机尾款没有结清。
    可提到钱,崇祯这个穷惯了的皇帝也是一脸为难。
    “王兄,我虽然从京城的大臣家里抢了一点钱,可都用来壮大东厂了,其实我手里也没有闲钱。”
    明末大明朝臣家里确实有钱,而且还不少。
    但是这些钱一旦用起来,那也是如流水一般。
    况且崇祯也没有真的给这些大臣抄家,仅仅是派人抢掠一番。
    弄到手里的钱也确实不多。
    王柏摆摆手,知道崇祯误会了。
    你一个古代人到现在买东西竟然还想着花银子。
    那这几百年的时光,岂不是白白度过了。
    银子拿到现在才值几个钱?
    不知道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导致产银大增吧!
    王柏真正看上的是大明皇宫里的那些古董。
    就算不是大明皇宫里的东西,只要是明朝的东西,哪怕是一个海碗,拿到现在都能卖个几千块。
    崇祯一听这话,连忙询问:
    “兄长,我大明的什么东西放到现在值钱?你说,只要我有的我都给你拿过来!”
    王柏对古董的有限知识,也是看鉴宝节目学的,不能说有用,只能说啥也不是。
    他也不瞎扯,直接掏出手机搜索‘明朝什么文玩到现在最值钱’。
    两人紧盯屏幕,当按下搜索健的瞬间一个答案出现,崇祯的脸色一黑。
    明朝最值钱的文物——传国玉玺。
    “兄长,这...这不行。”
    王柏苦笑一声:
    “你也是真敢想,传国玉玺拿到现在那都是文物,一旦交易弄不好得无期!别急咱们再看看别的!”
    随着结果的出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