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六章皇帝的烦恼(第1/2页)
郑邦承越发觉得贺重安人才难得。决心下重手拉拢。
贺重安连忙打断说道:“郑叔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为郑叔效力。要什么好处?另外,我现在已经得到最大的好处了。”
“什么好处?”郑邦承说道。
“比别人提前半个月准备考试。咸阳宫学,我一定要进的。”
贺重安对此非常有自信。
贺重安对于文学类的考试,根本不放在眼里。他觉得他大概有一个月的学习时间。足够他夺得第一了。他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怎么可能成为同校大佬的幕僚的。文字功底一定过关。
对于文字功底过关的人,文言文也是小菜一碟。
如果去科举,可能有一点难。
但对武勋的考试,一向是放宽的。
至于武艺方面的问题。
似乎是因为贺重安经历过穿越,身体素质很好。再加上贺家有这么多特级教练,临时抱佛脚。也不能丢太多分。
贺重安不仅仅是对自己有信心。
最重要的是对别人有信心。
而今京城勋贵子弟中,常年习练武艺的,其实没有多少,大多都是临时抱佛脚,谁怕谁?
“好。”郑邦承思索半天。这才下定决心。“我这就去见陛下。”
他在皇帝身边当了多年侍卫大臣,这一点人脉还是有的。
“不,先去枢密院拜见镇国公。规矩还是要有的。”贺重安说道:“先将委屈受够了。郑叔不要忘记,你是陛下安排入枢密院的。”
言下之意,镇国公打压郑邦承,并不是打压郑邦承,而是打皇帝的脸。
郑邦承双眼放光:“高,实在是高。”
********
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一支红梅上。
红梅插在一个几近透明纯色白瓷瓶上。皇帝带着老花镜,用剪刀轻轻剪断枝条,退后几步看,阳光如水洒在红梅上,渲染着白色瓷瓶都在发光。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陛下,臣给您丢人了。”郑邦承进门之后,直接跪在黑色地砖上。
“好了。”皇帝有些扫兴的将剪刀放下,说道:“有事说事。”
“臣受命去枢密院,牛枢密使,将臣安排在宫中伺候。臣没有意见。觉得能靠近陛下近一点也是好的。”
“咸阳宫学各处都让臣不用操心。臣觉得,我这些年一直没有实际办过差事。萧规曹随,也是好的。”
“但臣殚精竭虑,想为朝廷做事,为陛下做事。终于发现一个问题,想出了一个法子。拜见镇国公。镇国公他-----”
“他-----”
“他怎么了?”皇帝不想听郑邦承吞吞吐吐的。
“他说臣胡闹。”
“臣视镇国公为长辈,纵然臣的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不当如此侮辱臣,臣-----”
“别废话了。将你什么法子呈上来?”皇帝只想打哈欠:不就是背后告状吗?这种官场上的事情,他见太多。都想直接省略前戏,上戏肉。
另外,他觉得郑邦承到底年轻。演技需要练。他看的尴尬。
看在郑万年的面子上,看破不说破了。
只是当他打开郑邦承的折子,只是草草一看,心中暗道:“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六章皇帝的烦恼(第2/2页)
皇帝政治斗争经验太足了。一眼就看出了郑邦承的用意。
理由光明正大。让人挑不出毛病。顺便拉拢了京城中小勋贵。
皇帝其实也知道,京城居大不易,很多中下层勋贵,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很难。而且,大夏爵位中,世袭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如贺家一样降次袭爵。
这就给很多勋贵,非常大的危机感。
他们想要立功,想要往上爬,想要保住家门不衰。
而作为咸阳宫学,勋贵出仕最顶级的通道。向他们放开,他们一定会冲的。作为郑家政策受益者,将来倒向郑家,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一步下来,郑家就要在枢密院站稳脚跟了。”
只是皇帝反而犹豫了。
“真容易他们这样斗下去吗?”
嘉成皇帝其实很矛盾。
自从生死之间走了一遭。嘉成皇帝觉得,世间万物都是虚妄。
父子是,夫妻是,江山是,天下亦是。
早年想要建立万世功名的雄心壮志,早已烟消云散了。
朝廷的事情,不想管。看见就烦。
不想管,但不能不管。
所以才制定现在的政策方针,一切维系稳定。其他的事情,能拖就拖。矛盾能按下去,就按下去。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
郑邦承入枢密院遇见的种种,皇帝岂能不知道。
他也默许了。
他给郑邦承机会,但郑邦承不中用。那就不会怪他。
但而今郑邦承似乎中用了。今后双方争斗的烈度就会上升,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事情。
他今后处理朝政的时间就要增加。
这影响他养生。
这也是嘉成皇帝这些年一直秉承的想法。
嘉成皇帝这么多年,什么事情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他只能不想看。
但凡不得不处理的事情,处理的原则,就是省事为主。
眼前这一件事情,似乎又加剧了两派矛盾。并不符合这个原则。
但嘉成皇帝心中也有数:“开国勋贵,枢密院,禁军,其实也该整顿了。”
他很清楚,开国八公都是娴熟官僚,绝非能够领兵打仗的将才,也更没有统合四方军事的能力。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今日才发现。
甚至可以说明宗皇帝对枢密院改制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甚至有意为之。
这里就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枢密院需要一个名将统领吗?
后世很多国家国防部长是文官出身,也是同样的道理。
开国八公因为祖荫坐镇枢密院,他们对军中只有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已经很淡了。不得不依仗中枢,依仗皇权,才能完成对下面将领的震慑。
他们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因为没有这个能力。
但换上来其他人?
比如郑万年。
郑万年这种从战事中打出来的名将。自然有自己的核心班底。这些班底心中,只有南海郡王郑万年,没有皇帝。
不说郑万年有没有造反之心,而是说他有造反之能。
郑万年永远不会成为枢密使。
枢密使这个位置,忠心大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