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明烟草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按照徐光启的汇报,现在每天可以生产1000个香皂了和500份洗发水了。
    那些宫女的手速越来越快,技巧越来越成熟,弄得人真的是……啊呸!应该说生产效能明显有一定的提升。
    虽然依然很慢,不过有了进步就很不错了,毕竟是手工艺生产,而且是新玩意儿。
    就目前这生产速度,要卖低价是不可能的。
    怎么卖?
    依然是100两(约65000元)一盒,连一小份洗发水也卖到了100两。
    就是这个价,现在老百姓买不起,崇祯也没有那么多货卖出去,就卖给权贵富商们。
    结果1000盒一出来,一天之内就抢完了。
    也就是说,一天之内,崇祯就就赚了10万两(约6500万元)。
    当然,这肯定是某些商人或者某个高管全部买了,估计是高价卖到江南去了,这种事无所谓,只要崇祯的钱到口袋里,其他人怎么玩都可以。
    香皂、洗发水倒是出来了,卫生纸这东西还要改良,不过据徐光启说,在皇帝的配方上,做改良应该就是最近几个月就没问题了。
    如这些日常用品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肯定能!
    崇祯现在把它买成奢侈品了,不就是在赚钱么?
    但是奢侈品只是短暂的,随着产品的提高,价格必然会降下来。
    降下来之后靠什么赚钱呢?
    靠规模化。
    但其实它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赚钱。
    一、它可以拉动一条产业链的成长。
    别看香皂、洗发水这玩意儿后世人很容易买到,但它的后端是原材料的种植、采集、研制、运输和制造。
    每一步的环节都非常重要,不是嘴巴一张就能来的。
    需要聘用人,买土地,做技能的优化、总结和不断升级。
    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模式一旦成型,将是可以带动民间许多商人。
    二、可以改善民生,改善卫生问题。
    三、解决不少人的就业,也就是吃饭问题。
    这是日用品产业的价值。
    但是需要时间,需要一步步建立,不急,让徐光启他们去折腾。
    不过话说回来了,真正要赚钱,且来钱快,并且持续高利润的是香烟。
    此时,崇祯手中就有一份香烟。
    这是他让曹化淳去北京城的小厂子里搞的。
    据说大明有许多官员就抽香烟,连边境一些军官和士兵也抽。
    明朝境内更多,历史上的明朝是严令禁止的,崇祯自己更是颁布了严厉的死刑来打击烟草商人。
    不过这东西已经传进来了,就不可能禁得住了。
    而史料记载,多尔衮就是个大烟鬼。
    上一世的张晨不抽烟,但并不妨碍他通过这个赚钱。
    只要把香烟做起来了,还愁军费吗?
    横推到英吉利海峡都没问题!
    既然这东西已经开始普及了,就直接收归国有吧!
    崇祯闻了闻这味道,很苦,他自己不喜欢,但他知道这东西很多人喜欢。
    不过这东西要改良一下,要做成卷烟,抽起来更方便,更受欢迎。
    崇祯想了想,道:“高起潜,你去把制造这种烟的人找来见朕。”
    “是!”
    崇祯思索着,这事说起来还挺急。
    到了傍晚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跟着高起潜进了宫。
    这个年轻人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人,叫李充。
    一路上,他紧张得整个人都是绷紧的。
    到了皇宫门口,那更是连路都走不了了。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进皇宫。
    最后被人抬到乾清宫。
    崇祯正在写各种基础的物理学公式和对学校的一些计划。
    “皇爷,人来了。”
    崇祯放下笔,站了起来,走下去。
    李充连忙匍匐在地上:“草民……草民参见天子,万岁!”
    “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李充。”
    王承恩将那香烟呈递给崇祯,崇祯道:“这烟是你造出来的?”
    “天子饶命,草民再我不敢了,天子饶命,草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再也不敢了!”
    在大明朝这东西朝廷是一直禁止的,莫名其妙被抓到皇宫来,李充当然害怕。
    “起来说话。”
    李充以为自己听错了。
    “起来说话。”崇祯又说了一遍。
    李充这才敢起来。
    “这烟的叶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回……回天子话,这个是草民从南方的一个商人那里买来的,他说这个可以赚钱,草民家里实在太穷了,已经吃不起饭了,没办法,就试着种了一些,不多,后来用完了,就找别人买,买了之后自己制作。”
    “你自己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