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实践出真理,大明朝第一代蒸汽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陛下,其中还有一些疑惑,臣一时间也无法解答,还请陛下先过目,待陛下看完,还望陛下能指点一二。”
    王徵说的很谦虚。
    一边新来的曹彬在心里说道:陛下还会物理学吗?
    另一边的方以智则多多少少有些成见。
    方以智是金陵四公子之一,复社的主要人物。
    方以智和一般的读书人可不同,他是明末的全能型人才,科技、文学、医药、地理等等样样精通。
    绝对的超级学霸!
    而且在哲学方面也非常突出,他主张中西学问合璧,对儒释道也有新的解释。
    正统历史上的方以智,在明朝灭亡后出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是一个悲剧人物。
    一辈子写了400多万字,涉及各个学科,不过很可惜大多数文稿被清朝毁灭。
    此时的方以智,不仅加入了北京格物院,现在还是国立北京大学的博士,教授物理学、文学。
    他为什么对皇帝有成见?
    去年朝廷在平南京之乱的时候,杀了很多人,你要说方以智心里没有任何成见,绝对不可能。
    如果不是徐光启亲自去找他,他绝不会来格物院,更不会到国立北京大学教书。
    正好王徵拿出前一段时间的研究,方以智也参与其中。
    既然皇帝问起来了,他打算今天借这个机会,用专业的学问,来好好杀杀这狗皇帝的威风。
    方以智心里想着,看待会你皇帝如何来指点!
    他今天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狗皇帝:你要尊重读书人你造吗!
    不要动不动就举刀子!
    王徵的汇总如下:
    一、走马灯原理。
    走马灯原理其实是蜡烛加热空气,以气流推动叶轮旋转,带来中间的轴轮旋转,轴轮连接的铁丝跟着转动,上面的马儿和人的剪纸也跟着动起来。
    走马灯是宋代发明的,在南宋临安城非常盛行。
    其原理主要是加热使空气变轻,往上升,在相对密闭空间内形成气流,类似于微风。
    王徵在这一点中总结了孔明灯和走马灯的想通原理,都是加热空气,产生推力。
    王徵本身是一个器械爱好者,他对水力、风力、载重机械都有研究,也翻译过《远西奇器图说》。
    风的原理其实也是一个地方的温度上升,空气变轻,产生空气流动。
    在实际测验室中,还有一排走马灯摆放着。
    此时王徵面前就有一个走马灯。
    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二、水加热的水蒸气原理。
    他举了平时开水壶的现象,当水加热后,会有白汽冒出来,顶水壶的盖子。
    白汽不是凭空产生的,水壶里只有水,这能说明在加热之后,一部分水会变成水汽。
    而只需要在上面在放一块常温的铁片,水汽遇到铁片后,铁片上又会出现水珠。
    进而得到一个结论:加热的水汽,预冷之后,会重新变成水。
    这第二点后面加了一个人名:方以智。
    同样,在实际测验室中也有研究水蒸气的水壶。
    另外,还有大量细致的研究汇总手稿。
    这一点,同样也没有任何疑问。
    三、空气的概念。
    这里的空气,解释的还很模糊,主要用阴阳之气来解说,至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那些,是肯定不可能出现的。
    毕竟基础化学元素还没有发现,显微镜也没有被发明出来,人类根本不知道还有微观世界。
    崇祯也没有说什么,用阴阳之气来解释就解释吧。
    对于古人来说,要解释空气,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得一步步来,急不得,只要不影响蒸汽机的建造就行。
    四、真空的原理。
    古人是没有真空这个概念的,这里的真空是穿越者张晨提出来的。
    这一点的疑问是最大的,因为没有真空这个概念,就没法做实际研究。
    就像人类脑海中没有四维空间的概念,是无法想象四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的。
    皇帝给王徵的手稿里说真空是没有任何空气的。
    并且将制造真空的方法也说了。
    王徵实验也做了,然而在理论上还是无法想明白。
    这个在21世纪的人来看很简单的东西,其实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五、杠杆原理。
    这一点很好解释,其实在古代的中国,人们早就知道杠杆原理了。
    并且数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崇祯看完之后,觉得很满意了。
    王徵在这份汇报中,把各个概念已经解释得非常详细,并且列举出了大量实验案例。
    除了真空以外。
    见皇帝看完后,脸上露出了微笑,王徵舒了一口气。
    “朕上次给你的图纸,你把东西造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