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银行的生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民间私人钱庄要不要废除?
    当然要废除!
    金钱的游戏,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大明朝还只是农业社会,没有股市,没有基金这一类割韭菜的机构,但那些大商人开钱庄,手里有丰厚的资金,在民间玩高利贷,用钱大量购买良田,垄断生意,这种事在大明朝可不少见啊!
    但要不要现在就废?
    现在就算废,也废不了。
    而且立刻一道政令废了,会引发大问题。
    例如钱庄会不会带着钱跑路?
    或者说存款者将钱取回来了,存放到哪里?
    大明票号吗?
    把银子全部运输到棋盘街这里的皇家总票号?
    这不可能。
    古代运输银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下子有那么多银子运过来,会出大问题的。
    票号才刚开始,一口气吃不下那么多。
    存在即合理,钱庄并非一无是处。
    但张晨的银行,肯定比传统的钱庄更好。
    凡是得一步步来。
    银行这东西一出来,取代现在的钱庄,是迟早的事情。
    就说利息这事,就绝对足够吸引人了。
    钱存起来,还能生钱?
    这下真是刷新了北京城老百姓的人生观了。
    有人好奇道:难道这皇家票号里有生钱树,把银子种进去,就可以,树上可以结出更多的银子不成?
    有人好奇,便有人不相信。
    因为这天底下,没有人会这么傻。
    不相信是正常的,毕竟大明朝的老百姓从未见到过,而且存钱交管理费是常识问题。
    不过毕竟牵扯到钱,钱这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是命根子,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也就是说没有人愿意立刻把钱存到皇家票号来。
    倒是有些人,拿着一些银子来兑换银票,是为了去乾元堂买东西。
    此时,在城南的一座府邸。
    这大清早,曹于汴正在用早膳,一般没有早朝的时候,大明朝的官员是正常上午去自己的衙门。
    老百姓一天一般吃两顿,官员和皇帝一般都是吃三顿。
    曹于汴的孙子曹永安快步走来,拜道:“给爷爷问安。”
    “你来了。”曹于汴吃的比较清淡,他年纪大了,早上吃的也不太多。
    “来了。”
    “东西都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
    一边曹于汴的儿子曹言良道:“爹?咱真的要把钱存到皇家票号去么?”
    “怎么?”
    曹言良犹豫了一下道:“儿子知道担心这钱有去无回?毕竟那是陛下的票号,臣子把钱送过去了?焉有再要回来的道理?”
    “是啊?爷爷,这8000两?对咱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了。”
    曹于汴也是大明朝出了名的清官,只是这人都有些嗜好。
    曹于汴的嗜好是好色?但又极其注重名节?可偏偏还被皇帝给抓了个正着。
    于是被皇帝利用,得罪了一大批人,和东林党反目成仇。
    现在这局面,就是彻底倒向皇帝的。
    曹于汴道:“存过去?不要因为这点钱?而把咱家给毁了,家族才是最重要的。”
    “这……爹,咱家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不要多问,陛下是圣君,陛下说什么?咱就是什么。”
    见儿子和孙子还犹豫,曹于汴怒拍桌案:“怎么?我说话不管用了!”
    “不是,爷爷?我这就把这些银子送过去。”
    “快去!”
    曹于汴这自然是要配合皇帝。
    除了曹于汴让人送钱去大明皇家票号以外,也有其他官员很配合。
    难道那些官员很好看皇帝的这个商业模式?
    扯淡!
    他们这纯粹是投机?相当于自己花点钱?在皇帝面前博个眼球。
    您看?陛下,臣是绝对支持您的。
    至于这钱,他们是没打算收回来的。
    和曹言良一样的想法,这给皇帝送过去的钱,以后还能要?
    于是这一大清早,除了小老百姓在周围围观看热闹,在兑银票去乾元堂买东西,还有一些银子被一箱箱运到过来。
    当然是运到皇宫里保存,不能放在这里,太不安全。
    但是每一个在这里存钱的,都得到了一张官方的存折,以后凭着这仗官方存折可以来取。
    不过上面也标记了时间,存款一年,利息1%。
    周围围观的人又热议起来。
    “还真有人相信。”
    “真有人在这里存了银子?”
    “这倒是稀奇事了。”
    “……”
    此时,崇祯自然也乔装打扮了一下,在附近待着。
    他只看到有许多人去兑换银票,倒是没多少人去存。
    这也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