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若非李景隆中途勒令撤兵,北平恐怕早已易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3章若非李景隆中途勒令撤兵,北平恐怕早已易主!(第1/2页)
    看到此处,朱元璋忍不住连骂数句:
    “蠢材!”
    “简直猪脑子!”
    他的怒火,自然不是冲着宁王。
    而是指向自己的孙儿朱允炆。
    在他看来,朱棣举兵反叛后,朝廷理应安抚其他宗室,缓和局势,分化朱棣孤军。
    不但不该强召诸王,反应当对宁王礼遇有加。
    甚至应恢复被废亲王的爵位,以稳宗亲之心。
    先集众力歼灭朱棣,事后再行削藩大计也不迟。
    这一步棋,走得太臭,连老朱都看不下去了。
    朱元璋扭头瞥了眼朱允炆,满腹怨气却没能发作。
    最后,他叹了口气看向朱标,无奈说道:
    “平日不要光读那些圣贤之书。”
    “国要治,兵法更要懂。”
    朱标闻言,只能苦笑着轻轻摇头。
    连他这样一个平日里并不擅长兵事之人,此刻都能看出——
    这压制宁王的举措实在是败招一枚。
    朱标刚欲开口,耳畔却又响起朱元璋的声音:
    “算了,治国这条路你也甭学了。”
    “允儿还是安安心心读些儒书罢。”
    听得此言,朱标轻轻叹息。
    父皇这话一出,也就等同于宣判了——
    允炆这一生,与皇位已彻底无望。
    前方的朱元璋,显然已是怒不可遏。
    他实在想不透。
    一个活人。
    一个本应头脑清醒之人。
    怎能连连做出如此荒唐决策?
    到目前为止,他是真的没看见朱允炆哪处做得像样。
    这像什么话!
    当初我们将那些功勋老将尽数铲除,只留下耿炳文这等沉稳之人。
    数十万兵马尽在朝中,你随意调遣。
    反倒是老四,不过掌着几万人马罢了,
    你居然还能吃亏?!
    老朱气得转过身,面朝天幕不再言语。
    他倒要瞧瞧,接下来你还能怎么输!
    就算是加上宁王的势力,朱棣依旧是下风局。
    老朱打心底觉得,朱允炆只要不再犯下严重错误——
    这场仗无论如何都该拿下才是!
    更别提还有——
    北平!
    几十万大军压境北平,怎可能久攻不克?
    若真能将老四的根基拔除,那小子还能闹出什么风浪?!
    ……
    天幕画面当中——
    李景隆得知朱棣正领兵赶赴永平时,便立刻统率数十万兵马直奔北平城而去。
    经过卢沟桥时,众将见此地竟无一兵把守,顿时欣喜若狂。
    如此险要之地都弃之不顾,分明说明朱棣已是捉襟见肘,无计可施!
    随即李景隆便展开攻势,开始围困北平城池。
    而朱高炽早已亲自率军,在城中布下重重防线,全力固守北平。
    他牢牢记着父亲密信中所写的八个字:
    坚壁不出,严守不战!
    此时,北平。
    朱棣出征大宁之际,李景隆率领主力大军直抵北平外围二十里扎营,准备发动总攻!
    北平作为燕王朱棣的封疆之地,其地位至关重要。
    这里不仅是他的军事重地,更是核心根据地。
    同时,朱棣麾下众多将领的家眷、亲族也都聚居于此。
    一旦北平失守,靖难之役恐怕也将宣告终结。
    到时候连九族都难以幸免,还打什么仗?
    就算朱棣能劝动众人坚持奋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3章若非李景隆中途勒令撤兵,北平恐怕早已易主!(第2/2页)
    恐怕军心也早已崩溃,士气低落、战力全无。
    原本燕军就兵力处于劣势,一旦士气垮塌,等同于束手就擒。
    因此,北平能否坚守,等朱棣部队回援,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而此时负责守城的,是朱棣长子朱高炽。
    虽说他身形已显臃肿,但披甲上阵,倒也勉强展现出世子应有的气势。
    可形势依旧异常严峻。
    原因无他——
    一万对五十万!!
    北平城内,仅留万余兵力守御。
    李景隆则携带五十万兵马,浩浩荡荡而来!
    纵使是守城之战,这场硬仗也注定极为惨烈。
    李景隆抵达北平外城后,立刻展开精密部署。
    他命人在北京九门修建攻城据点。
    同时命部攻打通州,意图截断援军之路。
    此外,为防朱棣自大宁回援。
    又在北平与通州间的郑村坝设下九道营垒,构筑防线,封锁路线。
    待这一切布置完毕,北平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