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这些大明皇帝,难道和水天生犯冲不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16章这些大明皇帝,难道和水天生犯冲不成??(第1/2页)
    洪武时期!
    老朱气得胡子直抖,看着这一幕,血压“嗖嗖”往上蹿!
    “抢太子?!这像话吗?!”
    “区区一个选侍,竟敢妄图操控太子,染指朝政!当诛九族!”
    老朱的怒火彻底压不住了。
    他早年便立下祖训,后宫不得干政。
    若是李选侍这般行径,搁他手里,恐怕连十族都要一并抄灭!
    什么?“诛十族”是老四发明的?
    “好!那就让老四亲自来斩她的十族!”
    在老朱眼里,除了自家闺女,其他任何后宫妃子敢插手朝政,他必是见一个杀一个。
    “此妇野心勃勃,必诛!”
    朱标虽性子比父皇温和,却也眼露寒光:
    “妄图步武则天后尘,妄想改朝换代?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纵然他不像老朱杀心那般重,但真要动手,也绝不会手软。
    殿中群臣对视一眼,默默垂首,不敢作声。
    毕竟陛下怒火滔天,真要迁怒下来,他们可谁都担不起。
    梃击案、红丸案与移宫案。
    这被称作明末“三大案”的事件,本质上已经揭示了大明走向衰亡与混乱的征兆。
    宫廷之中一幕幕匪夷所思的场景——
    恰恰表明皇室对朝局已渐渐失去了掌控力。
    甚至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再能完全掌握。
    在这种背景下即位的皇帝们,所要面对的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此时,距离大明的最终崩塌,也只剩二十余年!
    崇祯固然成了“亡国之君”的代名词,但作为末代皇帝,他并不能独揽所有过失。
    而在他之前倒数第二位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同样难辞其咎。
    朱由校在位时,曾倚重东林党,一度形成“东林势盛,群贤盈朝”的局面。
    但他本人却痴迷木工,疏于政务,使得魏忠贤得以擅权,最终酿成大明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
    然而,事实真就如此简单吗?
    【李选侍移宫之后,年幼的熹宗在内廷无所依靠。】
    【他只得尊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而自小服侍他的太监魏忠贤,也被擢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朱由校登基后,委任东林党人掌管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势力一度庞大,形成“群贤满朝”的局势。】
    【客氏与魏忠贤勾结,使得内廷与朝臣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大举进攻沈阳,明军总兵尤世功、贺世贤皆战死。】
    【其后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率兵前往辽东救援,与后金军在浑河决战,却全军覆没。】
    【紧接着,努尔哈赤攻陷辽阳,经略袁应泰自杀殉国。】
    【辽阳失陷后,熹宗再度起用熊廷弼,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镇守辽东。】
    【同时升毛文龙为副总兵,派遣其驻守镇江。】
    【魏忠贤执掌东厂,利用阉党之力来牵制声势正盛的东林党。】
    种种迹象,都源自万历一朝留下的沉重积弊。
    明光宗朱常洛虽勉强处理了一些政事,但他仅仅在位一个月便撒手人寰。
    于是,这副千疮百孔的摊子,最终落在了年幼的朱由校肩上。
    朱由校登基后,东林党人逐渐掌控朝局,占据了大批要害职位。
    【朱由校生性喜欢木工,常年亲自动手制器,乐此不疲。】
    【然而,每当他沉迷其中时,魏忠贤便上奏公事。】
    【天启帝嫌烦,往往推托道:“此事我都明白,你们自己去办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6章这些大明皇帝,难道和水天生犯冲不成??(第2/2页)
    【魏忠贤借机屡屡矫诏擅权,排斥东林党人,东厂爪牙横行不法,朝纲混乱。】
    【内有徐鸿儒起义与奢安之乱,外有后金咄咄逼人。】
    【天启五年,朱由校在客氏与魏忠贤的陪伴下,于西苑游船。】
    【忽遇狂风,小舟倾覆,他险些溺死。】
    【虽被救起,但自此落下病根,久治无效,身体日渐衰弱。】
    【此时,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名为“灵露饮”的所谓仙药。】
    【因味道甘美,朱由校日日饮用,结果患上水肿之症,渐至浑身浮肿,终致卧床不起。】
    【天启七年,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与科道官员,言及魏忠贤、王体乾忠心可托,并令参与机务。】
    【他预感大限将至,遂召信王朱由检入殿,对其言道:“吾弟当如尧舜,继承大统。”】
    【同年八月,朱由校崩逝于乾清宫!】
    【熹宗平生最大爱好便是木工,而且颇有造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