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该起义时,就必须起义!!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年建文帝也正是将我们家逼上了绝路,才迫不得已发动靖难之役。”
    汉王朱高煦突然开口,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他的脾气和朱棣一脉相传。
    看完扶苏的原版视频后,他心中的怒火几乎要爆发出来。
    反正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因一封赐死诏书就束手就擒。
    该起义时,就必须起义!
    什么靖难、清君侧,这些都不过是表面文章,实际上不就是谋反吗?
    站在一旁的狂妄居士没有言语,只是微笑着看着自己的父亲。
    朱棣的眼神锐利,扫过眼前的三位儿子。
    然后他再一次看向天幕,心中不禁长叹。
    对于太子之位,他心中充满了忧虑。
    只要自己一离开京城,太子就得临时监国。
    长子监国已有十余年,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稳重严谨,无丝毫懈怠。
    他的能力一直得到百官们的赞誉。
    朱棣对长子十分信任。
    如果长子能够继位,大明必定会迎来一个贤明的君主。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他有一个优秀的孙子,朱瞻基!
    自从朱瞻基年幼时便由他亲自培养,这位圣孙坚定了他当年发动靖难的决心。
    如果长子能顺利继位,那么至少三代皇帝都不会出现昏庸之辈。
    然而,问题在于,老二和老三并不会轻易接受这种安排。
    老二的性格完全继承了自己的脾气。
    而老二和老三长期在外征战,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尤其是老二——汉王朱高煦。
    如果他想起义,揭竿而起,必然会有许多将领响应。
    到时,长子该如何应对?
    难道再来一场靖难之役?
    无论最终谁胜谁负,这对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作为靖难之役的亲历者,朱棣比任何人都明白其中的代价。
    国家动荡,百姓疾苦。
    但如果把皇位传给老二,问题同样不少。
    那些文官集团,如何能心甘情愿让武功卓著的老二继位?
    朝堂是否会动荡不安?
    老二是否会如他一样,迷恋征战与用兵?
    这种局面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显然不利。
    虽然朱棣热衷于征战四方,但他清楚,接下来的几十年,需要的是百姓的安稳生活。
    战争必须结束,要与民休养生息。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实现稳定与富强。
    因此,眼下的大明最需要的是一位仁德的皇帝。
    长子,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朱棣轻抚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目光深邃地盯着天幕,心中已经开始盘算未来的种种。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