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一再的大动静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吕武对于国号的选择已经纠结了很久。
    继续叫秦国,怎么样都不那么合适,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内部的麻烦一多还怎么对外锐意进取。
    叫唐国也不好。毕竟晋国之前就叫唐国,后来才更改为晋国。
    吕武之所以有意向选“唐”来作为国号,一来是阴氏占了晋国十分之四的疆域,再来则是取盛唐的一个好彩头。
    选择“汉”的话,不是因地制宜的那一套,意义上其实更加的远大,一切只因为“汉”就是银河嘛。
    现在还是春秋,很多制度根本没有成型,立国号属于无迹可寻的种类,想叫什么基本是吕武说了算,不用循古例那一套。
    历史上用“汉”来作为国号的国家有多少?那可真的是不要太多!
    西汉(刘邦),玄汉(刘玄),盆汉(刘盆子),东汉(刘秀),蜀汉(刘备),成汉(李雄),汉赵(刘渊),刑汉(刑杲),侯汉(侯景),朱汉(朱泚),南汉(刘?),王汉(王健),后汉(刘暠本名刘知远),北汉(刘崇),郝汉(郝定),陈汉(陈友谅)。
    有名有姓的就是那些,有的国祚绵长,有的短命,更多属于割据势力,不少还是胡人所建。
    事实上从刘备的蜀汉之后,一直到五胡乱华时期胡人一再选择“汉”来当国号,“汉”这个国号就有那么点臭了。
    自刘渊之后选择“汉”作为国号,一定是牵强附会的那一种,也就是追忆西汉和东汉的强盛,再来就是想唤起百姓对强汉的期许,偏偏一个个又给搞砸了。
    吕武不愿意继承秦国,从有历可寻的意义去衡量,夏朝时那边土地叫“扈”,到了商则有共、密、刑方、邰、丰、周,后来周王室东迁才有了秦。
    看看那些有迹可循的名字,吕武选哪一个来当国号合适,一个个看着就没有属意的。
    刘邦被封汉中,横扫天下之后建立大一统王朝。
    如果是以封号作为国号,为什么是“汉国”,不是“汉中国”呢?其实里面就用上了《诗经》来进行背书。
    现在好了,老刘家可以用《诗经》背书,轮到吕武就不行啦!?
    什么道理嘛,这是!
    当然了,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一名个体都有自己的意志,有人觉得好,有人认为不合适,众口难调啊。
    对于吕武来说,思来想去还真没有比“汉”更合适的国号了。
    讲大白话,他就是个民族主义者,希望自己建立的国家能有成为强汉的那一天,咋了?
    吕阳窥知大事将近,整个人进入到亢奋的状态,办起事情来风风火火,以极快的效率执行老父亲的命令,调集民伕到位,亲自督办各种工程。
    “城名便为‘长安’。”吕武对还没有个影子的城池给了个名字。
    既然是抄袭,索性就抄个遍!
    吕阳却是在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以后是依然以“阴”来作为前缀,也就是“氏”,还是改为“汉”呢?
    毕竟,目前的潮流就是那么一回事,姓是固定的,氏却会因为一些事情起变化。
    至于秦地?为了抹除掉秦这个诸侯国的影响,必定也会将名字改掉,叫汉地属于没有可能,需要吕武再死脑细胞接着思量了。
    取“汉”为号是国名,一个国家包含了很多的地方,直接将秦地更名为汉地,其它区域的人会怎么想?
    一开始的时候,吕武对别人称呼自己“阴武”很不适应,后来习惯了也就没什么所谓了。
    他们要不要改氏?以前吕武老是想着要改,名头打出去之后放弃了念头。
    其实吧,折腾来折腾去,吕武立国最佳的国号其实是“阴”,叫这个名字当前时代的人才不会有那么多联想,完全是吕武自己过不了那关而已。
    国号为“阴”,以后就是阴国,国家灭亡历史上的记载会称呼为阴朝,宫城叫阴宫,军队叫阴兵,子孙后代的府宅叫阴府。
    对了,阴氏会有阴槽,地窖就是地府,连贯起来就是阴曹地府,一听就莫名酸爽啊。
    麻辣戈壁的!
    听一听,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阴朝……,好像混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怎么听都膈应人嘛!
    换成了: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汉朝……,莫名的顺眼又合适呀。
    秦朝?历史上的存在感很强,只是大一统的时间太短了。
    有了“长安”这个名字的新城,它从挖地基的做业开始,花了足足四个月才开始着手建造外城墙。
    这一次吕武没有使用夯土的方式,采取了砖石的结构。
    那么一搞,反正平原上多了几十个砖窑,连带水泥制作工坊也被建立起来。
    为什么不直接用混凝土?没有足够的铁来搭建框架,其实竹子也是可以的,但用于永固工事的军事防御明显不靠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