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洪武十八年的春风拂过孝陵,新绿的松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七岁的苏宁站在孝陵书堂的最高处,一身淡青色长袍随风轻扬。
他俯瞰着山下熙熙攘攘的南京城,目光却是深邃得不似孩童。
三年来,他一手创立的明通商行已如参天大树,将根系深深扎入大明的经济命脉。
从盐铁茶马到丝绸瓷器,几乎各行各业都有明通商行的影子。
“皇孙,这是户部刚公布的税粮账目。”马和快步走来,神色凝重地呈上一份密报,“郭桓侍郎主持的浙江清丈,据说查出了大问题,不少地方官虚报田亩,中饱私囊。”
苏宁接过密报,目光快速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
随即随手将密报置于案上,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树大招风,户部这浑水,我们不必?。”
“可是皇孙,听说此案牵连甚广,若是能借此机会......”
“正因如此,才更要避嫌。”苏宁打断马和的话,目光望向远方,“我们的战场,在另一处。”
接着苏宁转身从书案的暗格中取出一叠设计图,轻轻摊开。
纸上绘制着精美的票券图样,线条精细,布局严谨。
马和仔细端详图样,只见票券上印着孝陵全景,还有精细复杂的纹路环绕四周,中央处填写着数额面值不相同的数字。
“皇孙,这‘支票”的样式倒是精美绝伦,只是因为明宝钞前车之鉴,恐怕难取信于人啊。”
“所以需要双管齐下。”苏宁成竹在胸,手指轻点图样,“其一,明通商行率先使用,所有货款、薪俸皆以支票支付;其二,在各地分号设立兑付点,见票即兑真金白银。信用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实
力,终能让人信服。”
马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皇孙深谋远虑。不知这钱庄,该叫什么名号?”
“大明钱庄。”苏宁语气坚定,“简单明了,气势恢宏。”
“大明钱庄?”已经成年的马和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再次确信了眼前这位幼小王者的真实抱负。
是夜,孝陵深处一间隐蔽的密室中,苏宁启动了储物空间里的印钞设备。
要知道自己在《天道》副本世界可是做到了顶级富豪,想要获得顶尖的印钞技术轻而易举。
这间密室看似普通,实则墙壁之后别有洞天,是苏宁利用现代知识改造的秘密工坊。
大量的AI机器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很快第一批试印的支票便新鲜出炉。
机器运转的嗡鸣声在密室中回荡,与现代世界的工厂别无二致。
“主人,采用高分子防伪纸,水印、金属线、荧光防伪一应俱全。”AI机器人用机械音冷静地汇报,“根据计算,这个时代的技术永远无法达到同等水平,确认无法仿制。”
苏宁拿起一张十两面值的支票,对着灯光细看。
只见支票的图案中都暗藏“大明”二字水印,边缘金属线在光下流光溢彩,票面质感细腻,图案精美,比之后世纸币也不遑多让。
尤其是正面朱元璋的画像,栩栩如生,威严毕露,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三月初一,大明钱庄在南京隆重开业。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南京城内有头有脸的商贾几乎全都到场观礼。
然而与明通商行开业时的盛况不同,前来观望的商贾虽多,真正开户的却寥寥无几。
“这支票再精美,能比真金白银实在?”一个山西商人掂量着支票样本,摇头离去,“宝钞的前车之鉴犹在,谁还敢信这些纸片子?”
然而苏宁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没有任何的错愕和慌乱。
转机出现在九月十七。
这天,苏宁以大明三皇孙的名义邀请淮西勋贵前来孝陵,名义上自然是拜祭马皇后。
仪式结束后,苏宁在孝陵书堂设宴款待众位勋贵。
宴至半酣,苏宁命人取来一个木箱,从中拿出整套面值的支票,从一两到一百两,一应俱全。
“诸位大人,今日请大家来,实则是想请大家见证一物。”苏宁举起一张百两支票,“这便是大明钱庄发行的支票,有人说它不如金银实在,今日便让大家看看,它到底有多‘不实在‘。”
说罢,他令人端来一盆清水,将支票放入水中。
在座众人无不屏息凝神,以为支票会立刻化为一滩纸浆。
然而一刻钟过去,支票在水中完好无损,图案依旧清晰。
“这……”刚刚成为魏国公的徐辉祖忍不住起身细看,可谓是把大明的演员表现的淋漓尽致,“竟有如此奇事!”
洪武十八年四月份,徐达便是病亡,然后徐辉祖继任为魏国公。
而因为徐辉祖在孝陵学堂学习多年的原因,所以早就已经成为苏宁的忠实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