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玩弄人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最好的雅间。
    窗户正开,居高临下,恰好能将城隍庙前广场上临时搭建的戏台尽收眼底。
    只见那戏台搭建得颇为考究,虽不奢华,但背景帷幕上绘制的山川地形、城墙轮廓,竟有几分当年集庆周边的气象。
    台上锣鼓铿锵,旌旗招展,数十名演员身着仿制的旧式戎装,演绎着当年的金戈铁马。
    戏正演到高潮处......
    戏文里的“朱元璋”身着戎装,立于战船之首,慷慨激昂地对麾下将士陈词:“......集庆城坚,然元政暴虐,民心已失!我等顺天应人,吊民伐罪,此战必胜!破城之后,秋毫无犯,敢扰民者,军法从事!”
    台下的百姓看得如痴如醉,每到精彩处,便爆发出阵阵喝彩。
    朱元璋看着台上那个被艺术化了的、英明神武的“自己”,神情有些复杂,他呷了一口酒,对朱标道:“标儿,你瞧,戏里的咱,可比当年实际里的咱要威风多咯。那时候啊!咱心里其实也打鼓,集庆是龙潭虎穴,打不下
    来,可就全完了。”
    朱标笑道:“父皇过谦了。儿臣虽未亲历,但也听徐达、常遇春几位叔叔讲过,当年父皇决断英明,指挥若定,方才成就大业。允通这剧团,看来是下了功夫考据的。”
    这时,戏台上演到攻城惨烈处,有士卒负伤倒地,旁白响起,赞颂将士用命,感念今日太平来之不易。
    台下不少观者,尤其是些老人,都面露感慨,甚至暗暗拭泪。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沉默了片刻,缓缓道:“这戏有点意思。不只是图个热闹,还能让人念及创业艰难,守成不易。允?让这剧团多给军中演,是懂道理的,难怪最近几年的那帮子武将老实了许多。如今在民间演,让百姓们
    也听听咱们朱家天下是怎么来的,挺好。”
    朱标点头称是:“儿臣也以为,此举颇有益处。总比让市井间流传些荒诞不经的话本要好。
    很快,戏文在“明”字大旗插上集庆城头,万众欢腾中落幕。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演员们谢幕时,齐声高呼:“愿吾皇万岁,大明国泰民安!”
    引得台下民众也纷纷跟着山呼万岁,气氛热烈而真挚。
    酒楼雅间内,朱元璋望着窗外那万民拥戴的场面,听着那发自内心的欢呼,目光闪动。
    他放下酒杯,对朱标意味深长地说道:“标儿,看见了吗?这就是人心。”
    他顿了顿,接着道,“允这孩子弄商行,开钱庄,办学堂,现在又搞这剧团,他做的这些事,看似不务正业,却件件都落在了实处,找住了人心。这一点,你都要好好体会。‘
    朱标神情一凛,正色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回宫吧。”朱元璋站起身,最后望了一眼那渐渐散去却仍意犹未尽的人群,嘴角含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今天这趟,出来得值。”
    回宫的路上,朱元璋的脑海中或许还在回响着戏台上的锣鼓与欢呼。
    而朱标的心中,则反复品味着父亲那句“这就是人心”的深意。
    ......
    秋日的钟山,层林尽染。
    朱元璋正与太子朱标在御书房商议漕运改制之事,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悄无声息地步入殿内,神色间带着几分犹疑。
    “陛下,太子殿下。”毛骧躬身行礼,声音压得极低,“臣有一事禀报。”
    朱元璋头也不抬,仍在批阅奏章:“讲。”
    “三皇孙殿下在钟山南麓,为......为孝慈皇后和虞怀王殿下,立了两尊雕像。”毛骧斟酌着用词,“规模宏大,前所未见。”
    朱笔在奏章上顿住,朱元璋猛地抬头:“雕像?什么样的雕像?”
    “回陛下,是两尊通体洁白的石像,高约三丈有余。孝慈皇后慈容宛然,虞怀王英姿勃发,实在是......”毛骧顿了顿,“栩栩如生。‘
    朱标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允他为何要雕像?我华夏天朝自古并无此习俗啊!”
    朱元璋已经站起身,明黄色的龙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备驾!去钟山!”
    “父皇,是否要先行仪仗......”朱标急忙跟上。
    “不必!”朱元璋打断他,声音有些沙哑,“就你我父子,轻车简从。”
    龙辇出了宫门,径直往钟山方向驶去。
    车驾内,朱元璋一直沉默着,紧张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
    朱标看着父皇紧绷的侧脸,心中也是波澜起伏。
    “标儿,”良久,朱元璋忽然开口,“你可还记得,你娘最后的样子?”
    朱标喉头一哽:“儿臣......记得。”
    “咱有时候怕啊…………”朱元璋望着窗外飞逝的景物,“怕时间久了,连咱都记不清你娘的模样了。雄英那孩子,走的时候才八岁,咱现在都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