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扶贫的复杂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片菌草:“你看这些草,看起来普通,但它们的根系能深入地下三米,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我们正在研究用它生产饲料和肥料,价值远不止种蘑菇......”
    “那太好了!”陈金山抓住话头,“正好解决我们那的沙漠化问题!”
    “我说了,需要时间!”凌一农的耐心耗尽,“陈县长,恕我直言,你们这些干部只想着立竿见影的政绩,根本不管科学规律!”
    陈金山的脸涨得通红:“凌教授,您这话太伤人了!是,我是想做出成绩,但我更想看到老百姓碗里有肉吃,孩子有学上!”
    他指着试验田外,“您知道我们那的孩子要走多远去上学吗?二十里!就因为村里留不住老师!”
    两人剑拔弩张地对视着。
    最终,凌一农摇摇头,转身离开:“十天后再来,我让你看看初步数据。”
    陈金山站在原地,拳头攥紧又松开。
    突然,他冲着凌一农的背影喊道:“凌教授,我已经通知闽宁村全体村民,十天后您会去做种蘑菇的讲座!”
    凌一农猛地转身:“你说什么?”
    “车票都给您买好了!”陈金山掏出一张火车票放在田埂上,“十天后我来接您!”
    说完,他转身就跑,生怕被叫住。
    凌一农气得胡子都在抖:“胡闹!简直是胡闹!”
    他拾起车票想撕掉,却又停住了手。
    远处,陈金山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小路上。
    ......
    与此同时,金滩村的扬水站工地。
    马得福戴着安全帽,正在和水利局的技术员争论。
    “王工,这个泵的扬程根本不够!我们村的海拔......”
    “小马同志,县里批的经费就这么多。”技术员擦着汗,“要不你们村自己凑点钱换个功率大的?”
    马得福苦笑。
    金滩村要是能凑出钱,还用等县里来扶贫?
    他望着干涸的渠道,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几十里外驮水的日子。
    那时候,一桶水要全家人省着用三天。
    “得福!”陈金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好消息!凌教授十天后就来!”
    马得福转身,看见陈金山西装上沾满尘土,脸上洋溢着兴奋。
    “陈县长,您真请动凌教授了?”
    “那当然!”陈金山拍拍胸脯,“到时候全村人都得来听讲座,一个都不能少!”
    马得福犹豫了一下:“可是扬水站的问题......”
    “这个我已经想好了。”陈金山压低声音,“先用临时水站,水费县里补贴一半。等三级扬水站建成,一切就好办了。”
    “那村民自己还是要出一百块一亩......”
    “种蘑菇一年能挣上万,这一百块算什么?”陈金山信心满满,“得福,你得帮我做村民工作。我知道大家穷怕了,不敢冒险,但这次真的是机会!”
    马得福看着陈金山眼中的热忱,想起了自己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的初衷。
    他点点头:“好,我去挨家挨户说。”
    夕阳西下,两人的影子在黄土坡上拉得很长。
    远处,几个放羊的孩子好奇地望着他们,羊群在干枯的草地上艰难地觅食。
    陈金山突然说:“得福,你相信吗?用不了几年,这里会变成一片绿洲。孩子们再也不用走几十里路上学,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和蔬菜......”
    马得福没有回答,但他的目光越过荒芜的土地,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可能的绿色。
    七天后的清晨,福建农林大学门口。
    凌一农站在行李箱旁,脸色阴沉。
    陈金山小跑着过来,脸上堆满笑容:“凌教授,车已经准备好了!”
    “陈县长,我必须再次声明,这次只是考察,不承诺任何技术推广。”凌一农严肃地说。
    “当然当然!”陈金山连连点头,接过行李箱,“您能去就是我们的荣幸!”
    火车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窗外的景色从青翠逐渐变为枯黄。
    凌一农一直埋头看资料,偶尔几笔。
    陈金山几次想搭话,都被他冷淡的态度挡了回来。
    “凌教授,您看那边,”陈金山突然指着窗外,“那就是我们宁夏的典型地貌………………”
    凌一抬头,眼前的景象让他怔住了......
    连绵不绝的黄土丘陵像老人的皱纹般沟壑纵横,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远处,几个农民正赶着毛驴在陡坡上耕作,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行走。
    “这里......还是没有任何的变化。”凌一农的声音有些干涩。
    “从我到任就是这样。”陈金山轻声说,“而且每年沙化还在加剧。凌教授,您知道为什么叫闽宁村吗?都是从西海固移民过来的吊庄移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