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错,就是吴王。”朱元璋语气坚定,“朕起于吴地,成就帝业。如今允通的创新变革,颇有朕当年的气魄。这个封号,非他莫属!”
“父皇,你确定选择允为皇太孙了?”
“不!这是你该考虑的问题,咱就不越俎代庖了。”
“那......”
“哼!吴王是吴王!太子是太子!最后选择谁还不是由你自己决定。”
“......“
三日后的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奉天殿。
当朱元璋宣布晋封苏宁为吴王时,朝堂上一片哗然。
“陛下!三思啊!”礼部尚书首先出列反对,“按《皇明祖训》,皇子皇孙封爵皆有定例。三皇孙年仅十一岁就晋封亲王,已是破例,更何况是吴王这等重要封号!”
“臣附议!”一位翰林学士紧接着说道,“吴王封号意义特殊,恐非人臣所能承受。
朱元璋面色不变,看向站在武官行列的蓝玉:“凉国公,你以为如何?”
蓝玉出列,神色复杂地看了苏宁一眼。
他心中虽然万分不愿,但也知道此时反对毫无意义,反而会显得自己心胸狭隘。
“臣以为......”蓝玉咬牙道,“三皇孙殿下功在社稷,当得起吴王封号。”
此言一出,文官们面面相觑,都不敢再出声反对。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既然众卿无异议,那就......”
“皇爷爷,”苏宁突然出列,跪地行礼,“孙儿年少德薄,恐难当吴王大任,恳请皇爷爷收回成命。”
满朝文武都愣住了,没想到苏宁会主动推辞。
朱元璋眼中闪过赞赏之色,语气却依然严厉:“允通,你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孙儿不敢。”苏宁恭敬答道,“只是孙儿以为,监军制度尚在推行之中,大明钱庄还需完善,孝陵学堂刚刚起步。这些事业都还需要孙儿专心经营。若此时晋封亲王,恐会分散精力。”
朱元璋与朱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慰。
“允通你能有此心,实为难得。”一旁的太子朱标出言说了一句,然后便是再次向朱元璋躬身行礼,“不过父皇,儿臣以为,功必赏,过必罚,方显朝廷威信。”
朱元璋沉吟片刻,道:“这样吧!晋封之事照常进行,但允通可以继续专心经营现有事业。待这些事业有了更大成效,再行亲王开府建牙之实。”
退朝后,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南京城,自然是让所有人都是震惊莫名起来。
反应最激烈的莫过于东宫。
太子妃吕氏在宫中坐立不安,满脸破败,朱允?更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整天没有出门。
凉国公府内,蓝玉愤怒地摔碎了心爱的砚台:“吴王!皇上这是要把允捧上天啊!”
幕僚连忙劝解:“国公爷息怒。三皇孙.......不,吴王虽然得宠,但毕竟年幼。咱们还有时间...………”
“时间?”蓝玉冷笑,“你还没看出来吗?皇上这是在为将来铺路!吴王这个封号,意义非同小可啊!”
而此时的东宫清晏阁,却依然平静如常。
“恭喜殿下晋封吴王。”马和带着一众下人跪地贺喜。
苏宁抬手让他们起身:“一个封号而已,不必如此。眼下最要紧的,是继续推进各项改革。”
“殿下,”马和低声道,“现在朝野都在议论,说皇上这是有意要您为......”
“慎言!”苏宁打断他,“这种话以后不许再说。”
“诺。”
待众人退下后,苏宁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皇宫的方向。
“吴王………………”他轻声自语,“皇爷爷,您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与此同时,燕王府内,朱棣收到消息后,沉默了整整一个时辰。
“吴王………………”他反复咀嚼着这个封号,脸色阴沉,“父皇这是要把允立为第三代的领头人啊!”
姚广孝捻动佛珠:“王爷,看来我们要重新评估这位吴王殿下了。”
“难道父皇心仪允通做皇太孙?”
“不一定!要知道洪武皇帝的心思可是捉摸不透的。”
“哎!真是流年不利。”
“王爷,贫僧反倒是认为这是我们燕藩的机会。”
“噢?何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上此举可是把朱允?放在火上烤。”
“......“
三日后,朱元璋在谨身殿单独召见苏宁。
“允?,你知道朕为何要赐你吴王封号吗?”
苏宁恭敬回答:“孙儿明白,皇爷爷是要孙儿继承您革新进取的精神。”
“说对了一半。”朱元璋目光深远,“朕起兵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朕凭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开创了大明基业。如今太平日久,朝中渐生懈怠之气。朕希望你能像当年的朕一样,勇于变革,锐意进取。”
“孙儿定不负皇爷爷厚望。”
“不过,”朱元璋话锋一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贵为吴王,更要谨言慎行。朕听说,蓝玉最近与几个藩王往来密切………………”
苏宁心中一动:“孙儿明白。”
走出谨身殿时,雪花飘落在苏宁的肩头。
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已经站到了大明权力漩涡的中心。
“吴王......”他喃喃自语重复着这个封号,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皇爷爷,既然您如此迫切,那我们就掰掰手腕好了!看看最后我是被你烤熟了,还是顺利的继承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