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吴王的声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转向朱元璋:“皇爷爷,孙儿请求在朝堂上进行一场比试。让国子监监生与孝陵学堂毕业生,就实际政务处理一较高下。”
    这个提议让文官们面面相觑。
    任亨泰硬着头皮道:“不可!圣学之道,岂是儿戏比试所能衡量?”
    “既然圣学如此高明,”苏宁冷笑,“为何不敢应战?”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朱元璋终于发话:“都给朕住口!”
    老皇帝站起身,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学制之事,朕自有决断。退朝!”
    回到谨身殿,朱元璋将苏宁单独留下。
    “允?,你可知今日之举,已经得罪了天下读书人?”
    苏宁坦然道:“孙儿知道。但孙儿更知道,若不大胆改革,大明终将落后于时代。”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问:“你那些学问,究竟从何而来?”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直接问出这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
    苏宁早有准备:“回皇爷爷,孙儿不是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坦白了吗?这些道理可都是皇祖母在梦中传授。”
    提到马皇后,朱元璋的神色柔和了些许。
    “你皇祖母确实与众不同。”他长叹一声,“但这改革太过激进,朕不能立即推行。”
    “孙儿明白。”苏宁躬身道,“但请皇爷爷给孙儿一个机会,在南京先行试点。”
    “**......“
    “有些事情,你这位开国皇帝不愿意做,后世之君可就更加没有能力了。”
    三日后,朱元璋下旨:准许在应天府试行新学制,但科举制度不变。
    成立大明应天学院和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两所大学,并且在应天和全大明的孝陵学堂招收学员。
    同时,准许大学毕业生参加吏部特设考试。
    这道旨意虽然打了折扣,但仍然在朝野引起巨大震动。
    文官们虽然不满,但见皇帝心意已决,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然而,这场学制之争的影响远未结束。
    各地书院纷纷上书反对,甚至有士子聚集在南京城抗议。
    “殿下,现在形势对您很不利。”马和担忧地报告,“听说有些文官正在联络藩王,想要共同施压。”
    苏宁站在吴王府的高楼上,望着远处聚集的士子,语气坚定:“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会平坦。但他们越是这样激烈反对,越证明我们做的是对的。”
    “可是这样做又何必呢?”
    “你不懂!明明看到面前是悬崖峭壁,我也有不得不跳下去的决心。”
    “
    “马和,别想太多!做好交代给你的事情就行了,本王是绝对不可能是失败的。”
    “是!殿下。”
    这时,一份来自北平的密报引起了他的注意。
    燕王朱棣上书,表示支持学制改革,认为应该“广开才路,不拘一格”。
    “四叔这一手,玩得漂亮啊!”苏宁冷笑,“既向皇爷爷示好,又给文官们上眼药。”
    学制改革的战火,已经从朝堂蔓延到了整个大明。
    而这场文化领域的较量,将决定这个古老帝国未来的走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