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吴王的声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于如何调拨粮食时,苏宁又提出了创新方案:
    “孙儿建议,可以大明钱庄为依托,发行专项赈灾票据。商贾们认购票据,朝廷用这些资金就地采购粮食,既节省运输成本,又能快速救灾。”
    “另外可以以工代赈,修建南京至河南的新式官道。”
    “噢?新式官道?”
    此时的苏宁却是直接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水泥和凝固的混凝土,“皇爷爷,父王,这就是明通商行研发的新式建材水泥,掺上沙石混合水搅拌,然后就能快速凝固为异常坚固的路面和墙体。”
    “噢?坚固程度如何?”
    “皇爷爷可以亲自查看!”然而苏宁却是把水泥和混凝土石块交给了朴不成。
    接着朴不成便是把水泥和混凝土石块交给了朱元璋和朱标。
    “皇爷爷,父王,如今明通商行旗下的工坊一直在使用水泥和混凝土,还请皇爷爷和父王可以抽时间实地考察。”
    “好!三日后,移驾明通商行工坊考察。”
    “是!皇爷爷。”
    最让朱元璋欣慰的是,苏宁在朝堂上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即使意见被采纳,也从不居功自傲。
    这日下朝后,朱标忍不住对朱元璋说:“父皇,儿臣发现允似乎很享受参政的过程。每日寅时起床,从未见他有丝毫倦怠。”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这孩子,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可惜......”
    他没有说下去,但朱标明白父皇的顾虑......
    苏宁与淮西勋贵关系太近,若是继位,恐怕难以驾驭那些骄兵悍将。
    与此同时,苏宁的表现也引起了其他藩王的警觉。
    燕王府内,朱棣看着最新从南京传来的消息,脸色凝重:“这个允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厉害。”
    姚广孝沉吟道:“王爷,吴王如今深得圣心,又展现出了非凡的治政才能。长此以往,恐怕……………”
    “本王知道。”朱棣打断他,“但现在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静观其变。”
    第二天,朱元璋和朱标携带朝廷一众大员参观工坊,果然是见识到了水泥和混凝土的威力。
    于是苏宁的奏疏再次被朱元璋和朱标采纳,他们突然发现苏宁竟然经常给与他们惊喜。
    四月的一日朝会,讨论到海外贸易政策时,苏宁提出了一个让满朝文武震惊的建议:
    “孙儿以为,可在宁波、泉州、广州三地设立市舶司,规范海外贸易。同时组建远洋船队,探索海上商路。”
    然而这个建议却遭到了以礼部为首的众多大臣反对,认为这是“舍本逐末,有违祖制”。
    面对反对声浪,苏宁既不气恼,也不退让,而是耐心解释:“如今大明物产丰饶,若能开辟海外市场,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能扬我国威。何乐而不为?”
    “再说,你们所说的祖制是哪门子祖制?我们朱家的老祖宗可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在场的朝廷重臣都是被苏宁的这句话给怼的不轻。
    然而,这帮士大夫们并不愿意就此妥协,这场争论也是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
    最终,朱元璋做出了决断:“吴王所言,颇有见地。此事交由兵部、户部会同详议。”
    “遵旨。”
    退朝时,凉国公蓝玉特意走到苏宁身边,低声道:“吴王殿下今日在朝堂上的风采,让老臣佩服。”
    苏宁淡然一笑:“凉国公过奖了。本王年轻识浅,还要多向老将军请教。”
    “吴王,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依仗是什么?”
    “本王的依仗从始至终都是自己和天意!”
    “噢?难道吴王真的看不上淮西勋贵的支持?”
    “那凉国公你真的能代表整个淮西勋贵吗?”
    ““
    “舅公,其实我更愿意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利益团体,而不是皇爷爷和父王不断忍耐的贪婪洞窟。”
    “......”此时的蓝玉却是被苏宁的这句话给震慑浑身颤抖。
    蓝玉也是第一次在苏宁身上察觉了让他恐惧的气质,这种感觉仿佛能让他看到自己的生死一样。
    然而苏宁并不理会霸心受损的凉国公蓝玉,反而是躬身行礼,然后这才大步流星的离开。
    看着苏宁远去的背影,蓝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然而长久以来养成高傲还是很快占据了上风,根本不允许他承认被一个小屁孩给打败。
    回到清晏阁,马和忍不住问:“殿下,您今日提出开拓海贸,是否太过激进?毕竟海禁可是陛下亲自下令实施的。”
    苏宁卸下亲王冠服,语气平静:“要想改变这个时代,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而且我不是皇爷爷,也不可能做他的应声虫。”
    “可是......这样一来不是让陛下对你不喜?”
    “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