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的到来没有引起太多注意,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
然而,当他的脚步踏入大厅,那套顶级音响正在播放的一首交响乐细节......
如同实质般的弦乐质感、清晰定位的管乐部、以及深沉富有弹性的低音。
如同无形的网,瞬间捕获了他全部的心神。
丁元英的脚步下意识地停住了,他微微侧首,闭上眼睛,专注地聆听了足足有十几秒。
他脸上惯常的平静被一丝极致的惊讶所取代,甚至可以说是震撼。
他自认对音响器材的钻研已近乎痴迷,玩得也足够“邪性”,不惜成本地追求极致的声音还原。
但此刻传入耳中的声音,其纯净度、密度、动态范围和空间感,完全超越了他过往的所有认知!
这已经不是“好”与“更好”的差别,而是维度上的提升。
他原本以为自己在古城已是独孤求败,没想到山外有山,在这里遇到了真正的高人。
这时,苏宁早已注意到了他,微笑着迎了上来:“丁先生,您来了。”
丁元英睁开眼,目光复杂地看向苏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带着审视意味地打量这个年轻人。
“苏老板,”他指了指周围,语气带着难得的感慨,“你这套东西,有点......吓人了。”
苏宁谦逊地笑了笑:“一点个人爱好,班门弄斧了。丁先生,这边请。”
他没有将丁元英引向大厅或普通包厢,而是带着他穿过一条安静的走廊,推开了一扇厚重的实木门。
门内是一个更为私密、声学处理更加极致的空间。
这里不对外开放,是苏宁为自己和真正重要的客人准备的“听音室”兼茶室。
隔音极好,关上门后,外界的杂音几乎完全隔绝。
落座后,无需寒暄,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音乐和音响技术展开。
丁元英是此道大家,谈起各类器材、线材、声学环境如数家珍,观点犀利。
起初,他还带着几分探讨和考较的意味。
但很快,随着交谈的深入,苏宁偶尔提及的一些概念,彻底颠覆了丁元英的认知。
苏宁并没有炫耀后世的具体品牌型号,而是从更本质的物理原理、电路设计理念,数字信号处理的未来可能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在1996年看来堪称“天方夜谭”却又逻辑自治的设想。
比如对“时基误差”影响的深刻理解,对不同材质导体传输特性的超前分析,对“电源纯净度是声音基石”这一理念的极致强调......
这些观点,远远超出了当下主流音响发烧友讨论的范畴,更像是一位深谙电子工程与物理声学的科学家,在描绘未来的蓝图。
丁元英越听越是心惊,他发现自己不是在和一个普通的音响爱好者交流,而是在聆听一位视野远超时代的“布道者”。
他引以为傲的知识体系,在苏宁这些划时代的、高屋建瓴的理念面前,竟然显得有些苍白和局限。
这不是器材好坏的价格差距,而是认知维度的碾压。
一场原本预想中的同行切磋,变成了单方面的理念洗礼。
丁元英看向苏宁的眼神,从最初的惊讶,欣赏,逐渐变为一种面对真正智者时的郑重与叹服。
他端起酒杯,由衷地说:“苏老板,今天我丁元英算是开了眼界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自以为玩得够深,没想到,还是坐井观天了。”
苏宁举杯与之轻轻一碰,笑道:“丁先生过谦了,不过是互相交流。知音难觅,能遇到丁先生这样的同道,是我的荣幸。
包厢内,酒香氤氲,两个跨越时空的灵魂,因对极致声音的共同追求,在这一刻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而对丁元英来说,苏宁这个人,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深不可测,比任何美妙的音乐都更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老板,没想到你才是懂音乐的人。”
“丁先生过誉了!以后还请丁先生经常来斧正。
“苏老板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