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出疲惫之色,“你这些叔叔中,就数你八叔性子最是软弱。”
“皇爷爷,孙儿以为,不如让各位皇叔都有机会参与实务。”苏宁趁机建议,“如此既可避免他们终日无所事事,又能为大明出力。”
朱元璋若有所思:“你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要循序渐进。”
次日,潭王朱梓夫妇启程前往长沙。
临行前,朱梓特意到吴王府辞行。
“允?,八叔这条命是你救的。”朱梓感激地说,“到了长沙,我一定好好经营商行,不辜负你的期望。”
苏宁微笑道:“八叔言重了。长沙物产丰富,商机无限。八叔到了那里,定能大展拳脚。”
送走朱梓后,马和低声道:“殿下,潭王之事虽然化解,但朝中对此议论纷纷。”
“让他们议论去吧。”苏宁不以为意,“经此一事,皇爷爷应该更能理解我的理念了。”
朱元璋最重亲情,自己就是要营造一副兄友弟恭爱护长辈的人设,这样两年后才会有自己成为皇太孙的机会。
果然,数日后的朝会上,朱元璋宣布将在宗室中推行“实务任职”制度,允许宗室子弟在经商、办学等领域发挥才能。
这个决定虽然引起了一些守旧官员的反对,但在潭王事例面前,反对的声音显得苍白无力。
而更深层的影响是,经此一事,朱元璋对苏宁的信任更上一层楼。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多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
“允?,”某日朱元璋在谨身殿对苏宁说,“好好做!皇爷爷不会亏待你的。”
“是!皇爷爷。”然而苏宁听到朱元璋这句话总感觉怪怪的。
仿佛就像是后世老板PUA自己员工的话术和计谋......
苏宁知道,想要改变朱元璋的决定可谓是千难万难。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初七,南京城阳光明媚。
新落成的外城墙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环绕着京师。
朱元璋率领着文武百官和前来述职的各位藩王,登上了巍峨的聚宝门城楼。
“众卿请看,”朱元璋张开双臂,意气风发,“这外城周长一百八十里,设十六门,可保南京百年安宁!”
藩王们纷纷称赞,唯有苏宁注意到燕王朱棣正用探究的目光打量着自己。
这位未来的永乐皇帝,此刻正处在壮年,眉宇间已见英武之气。
“四叔。”苏宁主动上前行礼。
朱棣回过神来,笑道:“是允通啊!听说你最近又提出了‘摊丁入亩‘的新政,真是后生可畏。”
“四叔过奖了。”苏宁谦逊回应,却敏锐地察觉到朱棣眼中的审视。
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招手:“允?,过来。”
苏宁快步走到朱元璋身边,只见老皇帝指着远处一片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你看那边。”
顺着朱元璋手指的方向,苏宁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王府,虽然略显陈旧,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气派。
“那是朕当年做吴王时的府邸。”朱元璋语气中带着怀念,“自从搬进皇宫,那里就一直空着。”
朱标在一旁笑道:“父皇时常提起,当年在吴王府决策千里,平定天下的往事。”
各位藩王也都露出向往之色。
楚王朱桢轻声对身旁的齐王朱说:“听说那里还保留着父皇当年的书房,连摆设都未曾动过。
朱元璋突然转身,面对众人,声音洪亮:“朕决定,将旧吴王府赐给允?,作为吴王府邸!”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燕王朱棣的瞳孔猛然收缩,齐王朱手中的折扇“啪”地落地,就连一向沉稳的晋王朱也倒吸一口凉气。
“父皇!”一旁的太子朱标首先反应过来,“这......这恐怕不合礼制......”
“有什么不合礼制?”朱元璋打断他,“允通现在是吴王,住吴王府,天经地义!”
朱棣上前一步,强笑道:“父皇,旧吴王府意义非凡,是不是应该作为皇室宗庙的一部分?”
“是啊!父皇,”晋王朱?也劝道,“那里保存着太多父皇当年的旧物,若是....……”
“正是因为保存着朕的旧物,才更要让允通去住!”朱元璋目光扫过众子,“你们可知道,允最像朕年轻的时候。他有魄力,敢创新,不畏人言。这旧吴王府,非他莫属!”
苏宁心中震动,他完全没料到朱元璋会做出这个决定。
旧吴王府不仅仅是一座府邸,更是大明开国的象征。
这份赏赐,意义太重了!
“皇爷爷,”苏宁跪地行礼,“孙儿年少德薄,恐难当此殊荣………………”
“起来!”朱元璋亲手扶起他,“朕说你能当,你就能当!明日朕就命工部开始修缮,三个月内,你要给朕搬进去!”
回宫的路上,各位藩王神色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