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_第一章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善终。一次,朱元璋让他以初月为题吟诗,朱允炆的诗是这样的:“谁将玉指甲,掐作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朱元璋听了,半晌没吭声,觉得“影落江湖里”正是不祥之兆,但“蛟龙不敢吞”,倒也没有性命之害。据说因此而交给朱允炆一个铁匣子,里面放着剃刀僧服等,告诉他危难时可打开。
    参考消息
    黄龙白龙
    传说晚年的朱元璋有天晚上做了这么一个梦:一条白龙和一条黄龙在宫前相遇而斗。最终黄龙胜,腾云而去,而白龙却因伤势过重,跌落在地
    。醒后上朝,发现燕王朱棣居然敢站在皇太孙朱允炆的左前方!按照明代的规制,左为尊位,朱棣虽说是皇叔,但到底还是臣子,怎么能站到皇太孙的左边呢?很显然是没把朱允炆放在眼里。朱元璋大怒,立刻将朱棣撵了出去。其实洪武二十五年立了皇太孙后,规定行过朝礼之后就可以行家人礼,朱棣此罚受得比较无辜。
    叔叔的威胁
    让朱允炆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两件事:
    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好学生朱允炆,另一个是社会青年朱棣。
    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他的答案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而此时社会青年朱棣却灵感突发,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句不但对得工整,还突出了一个龙字,确是绝对。朱元璋很高兴,表扬了朱棣,而朱棣也不失时机地看了朱允炆一眼,那意思似乎是你也就这能耐而已。
    朱允炆虽然还小,但却明白那个眼神的意义。
    另一次就严重得多了,朱允炆放学后,正巧遇上社会青年朱棣。朱棣一看四下无人,就露出了流氓相,居然用手拍他的后背,说道: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
    朱棣的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大不敬,大概类似今天学校门口的不良少年堵住学生抢劫。
    朱允炆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敢如此放肆,一时不知所措,慌了手脚,正在这时,朱元璋老师过来了,他看见如此情景,勃然大怒,狠狠地骂了朱棣一顿,此时朱允炆的反应却十分耐人寻味。
    他不但没有向朱元璋告状,反而帮朱棣说话,向朱元璋表示这是他们叔侄俩闹着玩的。朱元璋这才没有追究。
    你不得不佩服朱允炆的反应。这是皇室子孙在复杂环境下的一种天赋,但在我看来,这种天赋似乎是一种悲哀。
    在朱元璋的眼里,朱棣是一个好儿子;可是在朱允炆的眼里,朱棣是一个坏叔叔。这倒也不矛盾,就如我们前面所说,朱棣本来就有两张脸,一张是给父亲看的,一张是给侄子看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那次历史上有名的对话。
    朱元璋在解决了良弓和走狗的问题后,曾不无得意地对朱允炆说:“我安排你的几个叔叔为你守护边界,站岗放哨,你就可以在家里安心做皇帝了。”
    朱元璋笑了,朱允炆却没有笑,他一反以往的附和,陷入沉思中。
    这是一个机会,有些话迟早要说,就趁现在这个机会说出来吧。
    朱允炆抬起头,用忧虑的口气说出了朱元璋万想不到的话:“外敌入侵,由叔叔们来对付;如果叔叔要有异心,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一生运筹帷幄的朱元璋居然被这个问题问呆了,难道自己的儿子还不能相信吗?他沉默了很久,居然也说了一句朱允炆想不到的话:“你的意思呢?”
    这下轮到朱允炆傻眼了,皮球又被踢了回来,要靠我还用得着问你老人家吗?这爷孙俩被这个问题弄得疲于应付,但问题还是不能不答的,朱允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用做论文的精神列出五点来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属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
    一生精于谋略计算的朱元璋听到这个计划后,也不由得开口称赞:“很好,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朱元璋十分高兴,他的判断告诉他,朱允炆列出的方法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隐忧。但事情真的会如他所想般顺利吗?有没有什么漏洞呢?
    事实证明确实有一个漏洞,今天我们回头来看这段经典的对话,就会发现两个人说得都很有道理,朱元璋的判断没有错,确实没有比朱允炆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了,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朱允炆的能力。
    朱允炆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据史料记载,由于他的头形不好,朱元璋曾经十分不喜欢他,但朱元璋慢慢发现,这个孩子十分聪明,背书十分在行,便对他另眼相看,最后立为继承人。
    这里也说明一下能力的问题。在我小时候,我邻居家有个小孩,才五岁就会帮家里打酱油,居然还会讨价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