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十四章 没有选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30两;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你说我当时要是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吗?”
    絮絮叨叨说这几句,只是想说:
    一、历史证明,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同志瞧不起的人,敌人也瞧不起;
    二、黄道周挺过来了,我敬佩;卢象昇挺过来了,我景仰;洪承畴没挺过来,我鄙视,但理解。
    咬牙挺过来,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不接受,但我理解。
    气数
    现在的崇祯,基本已经焦了,里面打得一塌糊涂,外面打得糊涂一塌,没法混了。
    但他还是要撑下去,直到撑死,因为最能折腾他的那位仁兄还没出场。
    据说打崇祯十二年起,崇祯同志经常做梦,梦见有一个人,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字——有。
    这是个很奇怪的梦,而且还不止一次,所以他把这个梦告诉文武大臣,让他们帮忙解释。
    大家听说,都说很好,说很吉利。我想了想,有道理,因为有,总比没有好。
    然而,有一个人却大惊失色,这个人叫王承恩,是崇祯的贴身太监。
    散朝后,他找到了崇祯,对他说出了这个梦境的真实意义,可怕的寓意——大明将亡。
    参考消息
    孝庄劝降洪承畴的传说
    传说,洪承畴在被清兵俘虏后,由于誓不降清而被拘押,洪承畴于是绝食抗议。没想到他饿了七天,一粒米未进,却还活着。洪承畴的个人影响力很大,且军事素养极高,皇太极希望能收服他。因为怕他饿死,皇太极于是派小博尔济吉特氏熬了一壶人参汤,去味后装在水壶里,让她扮作侍女去见洪承畴,巧言劝慰,骗他喝口水。洪承畴却不知是参汤,喝了之后把命保住了,这为皇太极劝降他赢得了时间。
    按照王承恩的解释,这个有,实际上是两个字。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半边。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大明,要少一半。
    崇祯不信,不敢信,大明江山,自打朱重八起,二百多年,难道要毁在自己手上?
    个人认为,崇祯同志过于忧虑了,因为毁不毁,这事不由他。
    但这个梦实在比较准,我查了一下,他做梦的时间,大致就是那个毁他江山的人出现的时间。
    崇祯十二年(1639),一个人从深山中走出。
    他的随从很少,很单薄,且很不起眼,无论是张献忠,还是皇太极,他都望尘莫及。但命中注定,他才是最终改变一切的人,五年之后。
    这人我不说,你也知道是李自成。
    李自成在山里蹲了一年多,干过什么,没人知道,只知道他出来之后,进步很快。
    一年多时间,他又有了几千人,占了几个县城。
    但就全国而言,他实在排不上,有时经济困难,还得找张献忠兄弟拉一把。
    鉴于生计困难,崇祯十三年(1640)初,他率军进入河南,新年新气象,他准备到那里碰碰运气。
    通常来讲,这个想法没啥搞头,因为之前他经常全国到处出差,河南也是出差地之一,跑来跑去,没什么意外惊喜。
    但这次不一样。
    崇祯十三年(1640),河南大旱。
    这场大旱,史料上说,是两百多年未遇之大旱,河南的景象,借用古人的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大旱也好,没有鸡叫也罢,没有牛、没有猪都罢,有一样东西,是终究不会罢的——征税。
    不征税,就没钱打张献忠,没钱防皇太极,必须征。
    这么个环境,让人不造反,真的很难。
    至于结局,不用想也知道,劳苦大众,固然劳苦,也是大众,劳苦久了,大众就要闹事,就要不交税、不纳粮,于是接下来,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
    吃他娘,喝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之前我说什么来着?气数。
    没错,就是气数。
    其实气数这玩意儿,说穿了,就是个使用年限,好比饼干,只能保质三天,你偏三年后吃,就只能拉肚子。好比房子,只能住三十年,你偏要住四十年,就只能住危房,没准儿哪天上厕所的时候,被埋进去。
    什么东西,都有使用年限,比如大米,比如王朝,比如帝国。
    不同的是,大米的年限看得见,王朝的年限看不见。
    看不见,却依然存在。
    对于气数,崇祯是不信的,开始不信。
    等到崇祯十四年,怕什么来什么,后院起火,前院也起火,卢象昇死了,辽东败了,中原乱了,信了。
    在一次检讨会上,他紧绷了十四年的神经,终于崩溃了。
    他
    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
    “我登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