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六章 纯属偶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题到此为止,多余的话就不说了,你只要知道,崇祯同志是想赈灾的,之所以赈灾不成,是因为没有钱,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没有白银,之所以没有白银……
    当然,之所以西北先闹起来,除去天灾、银祸外,还有点儿地方特色。
    西北一带,向来比较缺水,比较穷困,比较没人理,外加地方官比较扯淡,所以这个地方的人,过得比较苦。
    生活艰苦,饭都没处吃,自然没条件读书。
    没条件读书,自然考不上功名,考不上功名,自然没官做。
    没官做,也得找事做。
    西北一带的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兵。
    生活艰苦,民风自然彪悍,当兵是最合适的工作。
    除了当兵之外,还有一份极为合适的工作——驿站。
    驿站虽说比较小,但好歹是官办的,也算是吃皇粮的,而且各省都有拨款,搞点儿潜规则,多少能捞点儿油水,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
    据统计,光是甘肃、陕西,就有几万人指着驿站过日子。
    崇祯二年(1629),驿站没了。
    之前我说过,被裁掉了,裁掉它的,是一个叫做刘懋的好人。
    崇祯同志的运气实在太差,灾荒、钱荒、又夺了人家的饭碗,如果不闹,就不正常了。
    他不是故意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偶然的灾荒,偶然裁掉驿站,偶然的地点。
    如果其中任意一个偶然没有发生,也许就不会有最后的灭亡。
    可惜,全都偶然了。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认定,在这些偶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必然,一个真正的、决定性的原因。
    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这个最终的原因,四个字——气数已尽。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大致都是有期限的,一个人能红两年,很可能是偶然的;
    参考消息
    什么是气数?
    就字面解释,气数的含义大抵是节气以及日子天数。自古指代某些事物的存在有其自然的规律和生存的周期。就像花何时开,开多少日,虽然没办法准确估计,但总有个大概的范围。比如梅花很难在夏季绽
    放,荷花也没法开上一整年,时候到了,节气变了,自然就会凋谢。中国的先贤认为,国家、人民都包涵在自然中,自然界的规律也适用于社会变化,朝代更迭也便成为气数使然了。
    能红十年,就是有道行的;能红二十年,那是刘德华。
    公司也一样,能开两年,很正常;能开二十年,不太正常;能开两百年的,自己去数。
    封建王朝跟公司差不多,只开个几年就卷铺盖的,也不少。最多也不过三百年,明朝开了二百多年,够意思了。
    抚战
    当然,崇祯是不会这样想的,无论如何,他都要撑下去,否则将来到地下,没脸见开铺的朱元璋。
    所以他派出了杨鹤。
    杨鹤,湖广武陵人(今湖南常德),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朝廷一致推荐,杨鹤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陕西三边总督,接替之前总督武之望的职务。
    工作交接十分简单,应该说,基本不用交接,因为杨鹤到任的时候,武之望已经死了。
    不是他杀,是自杀。
    武总督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鉴于西北民变太多,估计回去也没什么好果子吃,索性自杀。
    而杨鹤之所以接替这个职务,是因为一次偶然的谈话。
    杨鹤是一个进步比较慢的人,在朝廷里混了三十多年,才当上佥都御史,混成这样,全靠他那张嘴。
    参考消息
    医药学家武之望
    武之望是明代著名的医者。他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看的大夫很多,正所谓“久病成医”,因长期服药,他自己也开始学习医道和药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医疗经验也不断累积。天启六年,他根据历代医书及亲身经验总结而成《济阴纲目》一部。这部书一共一百零八卷,其中共包含妇科、内科、外科、五官科、疹科等,分为“方”、“论”两大部分,不但简单易懂,而且实用性极强。
    皇帝喜欢魏忠贤,他骂魏忠贤;皇帝讨厌熊廷弼,他为熊廷弼辩护。
    想什么说什么,几起几落,该怎么来还怎么来。
    崇祯元年,他被重新委任为御史,当时民变四起,大家都在商议对策。
    有一次,几个人聚到一起,聊天,聊的就是这个,杨鹤就在其中。
    杨鹤是都察院的,这事跟他本无关系,他之所以掺和进来,还是两个字——嘴欠。
    反正是吹牛,不用动真格的,就瞎聊,这个说要打,那个说要杀,如此热闹,杨鹤终于忍不住了,他说,不能打,也不能杀。
    然后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元气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