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_第五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必须打下去,打到底。
    朱棣率领着他的军队向白沟河挺进,当他们到达预定地点时,李景隆已经和郭英、吴杰会师,正等待着他。
    这一次,朱棣看到的是比上次更多的士兵、马匹、营帐,按兵法所布,井井有条。人流来往不息,非常壮观。
    不壮观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次李景隆也准备拼老本了,他一共带来了六十万人,号称百万,一定要击败朱棣。
    但在朱棣的眼中,李景隆这只羊带领的六十万人并不可怕,在他眼中真正的敌人只有平安。
    参考消息
    奇异的龙纹
    得知李景隆在德州调集兵马后,朱棣决定声东击西,利用南军不耐寒的弱点,先攻大同,使其疲于奔命,然后伺机歼灭。此时正值正月,滴水成冰。燕军到达紫金关(今河北易县西紫金岭上)时,朱棣穿的素红绒袍上出现了一种很奇异的图案,宛转盘旋,酷似玉龙,甚至可以看出层层龙鳞。将士观之,无不称是吉祥之兆。朱棣虽然心中高兴,却还是告诫将士:天冷成冰,是自然的现象。我们的目标还未达成,大家切不可因此而产生懈怠。
    他特地嘱托诸将:“平安这小子,原来曾经跟随我作战,十分了解我用兵的方法,别人都不要管,一定要先把他打败!”
    其实根本不用朱棣嘱托,因为在得知朱棣大军到来的消息后,平安已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锋。
    大战的序幕
    北军到达白沟河后,在苏家桥宿营,可是十分不凑巧的是,他们正好遇到了先锋平安的部队。平安应该算是一个极其勇猛的人,在战斗中从来都不喊“兄弟们上”之类的话,却经常表现出“同志们跟我来”的道德风尚。
    这次也不例外,他操起长枪以身作则,带头向北军冲去。在上次战役中有良好表现的瞿能父子看见主将冲了上去,也不甘示弱,紧跟平安发起了冲锋。他们手下的士兵被这一情景惊呆了,愣神后终于反应过来,领导都冲锋了,小兵怎么能待着不动!
    于是平安的先锋军就如发疯般冲入北军营中,大肆砍杀,往来纵横,大败北军。北军也没有想到,在他们眼中一向柔弱的南军竟然如此勇猛,毫无思想准备,纷纷溃退。
    刚开战就出现这种情况,是北军没有预料到的,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撤退。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是北军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因为另一位将领郭英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一份意外的礼物。
    郭英从真定出发,比李景隆晚到白沟河,他的军队中虽然没有平安那样的勇将,却携带着大量新式武器——火器。而从史料分析,这些火器可以被埋在土里攻击敌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给这种火器起一个现代的名字——地雷。
    在平安与北军交锋时,郭英并没有闲着,他预计到了北军的行动路线,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大量地雷。当北军被击败并撤退时,他们及时收到了郭英的这份大礼。
    可怜的北军并没有探雷器,也没有所谓的工兵,要想过去,只能拿人来排雷了,于是大家一拥而上,踩上地雷的只能算你运气不好,下辈子再投胎,运气好的算是捡了一条命。史载,此战中燕王朱棣“从三骑殿后”,我曾一直为朱棣同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但综合起来看,似乎并不尽然,此举甚有引人为己排雷的嫌疑。
    殿后的朱棣没有被地雷炸,却也有了不小的麻烦。由于北军大败,情况混乱,等到休战时已是深夜,伸手不见五指,朱棣竟然迷了路。当然,在那个地方,是不可能找民警叔叔问
    路的。
    朱棣只好下马趴在地上辨别河流的方向(这个动作似乎并不雅观),找了半天,才弄清楚东南西北,这才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营中。
    回到营里的朱棣越想越气,自出兵以来,如此狼狈不堪还是第一次,愤怒驱使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像以往一样整顿部队。命令各位将领立刻整兵准备出战,天明之时,即是决战之日!
    李景隆十分兴奋,他终于看到了一次胜利,这说明朱棣也是普通人,他也是可以战胜的,自从战败以来,将领们的指责、士兵们的抱怨每时每刻都缠绕着他,无形的压力使得他抬不起头来,现在洗刷耻辱的时候终于到了。
    朱棣,我的光荣在你身上失去,就从你的身上拿回来!
    双方在同一个夜晚,准备着同样的事情,擦亮盔甲,磨砺兵器,等待着天明的一刻。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将是最后一个夜晚,他们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对于他们而言,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然后拿起刀剑去杀戮那些自己并不认识的人。
    这个夜晚无比漫长,却又极其短暂。
    决战的时刻终于还是到来了。
    朱棣率领着他的全部人马列队走向了战场,在对岸等待他的是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
    可怕的平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