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4部_第十章 孤军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暴力和死亡威胁面前,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
    孙燧和许逵就这样被拉了出去,而孙燧实在是一条硬汉,即使被绳子捆住,依然骂不绝口,残忍的叛军打断了他的左手,也没有让他屈服。
    他们就此被带到了惠民门外,这里是行刑的地点。
    孙燧没有丝毫的慌乱,只是平静地对许逵说道:
    “事已至此,真是连累你了。”
    许逵肃然回答:
    “为国尽忠,是我的本分,何出此言?”
    孙燧欣慰地笑了,他面对着几天前那个背影消失的方向,低首说出了最后的话:
    “全靠你了。”
    杀掉了孙燧和许逵,朱宸濠开始处理善后事宜,他的手下立刻趁机占领了巡抚衙门,接管了南昌城内的所有防务,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后他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派人到那些巡抚衙门的官员处一一登记,搞民意调查,内容只有一项:是否跟我一起造反。
    回答是的人立刻封赏,回答否的人关进牢房。
    最后结果是四六开,大部分人拒绝跟着他干,当然了,并非因为他们有多么爱国,只是觉得跟着这位仁兄造反没什么前途而已。
    事情大致解决了,刘养正找到朱宸濠,向他报告人员的招募情况。
    朱宸濠看完了人员名单,却皱起了眉头。
    刘养正刚准备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朱宸濠挥手制止了他:
    “还缺了一个人。”
    “他应该还没走远,现在马上派人去追,追上之后,格杀勿论!”
    孤军
    王守仁确实还没有走远,他跟两个随从刚刚沿水路走到了丰城,就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宁王叛乱了。
    随从们十分慌乱,王守仁却并不吃惊,他早就知道这一天必定会来临。
    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显得那么突然。
    孙燧,想必你已经以身殉国了吧?
    王守仁仰望着天空,他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位同乡好友了。
    但还没等悲痛发泄完,他就意识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马上停船靠岸。”王守仁下达了命令。
    随从以为他要去办事,便紧跟着他上了岸。
    可是他们跟着这位仁兄转了好几个弯子,也没见他去衙门,却又绕回了江边,另外找到了一艘小船,继续由水路前进。
    这是演的哪一出?
    “宁王是不会放过我的,他必已派人沿江而下追过来了,陆路太危险,是不能走的,刚才我们上岸,不久后我们走陆路的消息就会传开,足以引开追兵,而我们的船是官船,目标太大,换乘小船自然安全得多。”
    随从们呆若木鸡地看着平静的王守仁。
    真是个老狐狸啊!
    参考消息
    让你拒载!
    宁王发动叛乱时,王守仁正在北上的官船上。船行到丰城县时,他接到情报,说宁王已经派人沿江而上,要刺杀自己。事发突然,王守仁决定立即返回吉安调集兵马,再与叛军周旋。很快,船上的船夫们也知道了这一消息,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为了避祸,他们便以逆流无风为由,不肯开船,这可把王守仁急坏了。后来北风骤起,船夫仍然拒绝开船。眼看就要坏了大事,再次交涉无果后,王守仁忍无可忍,一道剑光闪过,割去领头船夫的一只耳朵。船夫们无可奈何,只好调转船头,朝吉安划去。
    玩了一招调虎离山计的王守仁并没能高兴多久,因为他面临的是真正的绝境。
    宁王叛乱了,孙燧等人应该已经遇害,南昌也已落入叛军之手,而且这位王爷想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整个江西都安置了他的势力,许多地方随同反叛,情况已完全失去控制。
    虽然有巡抚头衔,旗牌在手,但就目前这个状况,坐着小船在江里面四处晃悠,连个落脚点都没有,外面治安又乱,一上岸没准儿就被哪个劫道的给黑了,还不如留在南昌挨一刀,算是“英勇就义”,好歹还能追认个“忠烈”之类的头衔。
    那还有谁可以指望呢?
    兵部?王琼是老上级,应该会来的,不过等到地方上报兵部,兵部上报内阁,内阁上报皇帝(希望能找得到),估计等到出兵,宁王已经在南京登基了。
    内阁也不能指望,且不说那个和宁王有猫腻的人会如何反应,自己好歹也在机关混了这么多年了,按照他们那个效率,赶来时也就能帮自己收个尸。
    朱厚照?
    打住,就此打住,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算了吧。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
    满怀悲愤的王守仁终于发现,除了脚下的这条破船外,他已经一无所有。
    黑夜降临了,整个江面慢慢地被黑暗完全笼罩,除了船上的那一点儿灯火外,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
    王守仁仍然站立在船头,直视着这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