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4部_第一章 明君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儿子听了,觉得以后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就再没动过不安分的想法。王恕去世后,他的儿子动了挖金的心思,跑去后院挖金窖和银窖,却连一个铜子儿都没发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用这个方式来消除自己的贪念!
    王大人时刻不忘国事,虽然离得远了点儿,也坚持每天写奏折,有时一天几封,只要看到这些奏折,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的身影就会立刻浮现在朱见深的眼前。
    就这样,王大人坚持写作,一直写到了成化二十二年(1486),七十大寿过了,可习惯一点儿没改,朱见深总是能够及时收到他的问候。
    当年又没有强制退休制度,忍无可忍之下,朱见深竟然使出了阴招,正巧南京兵部侍郎马显上书要求退休,朱见深照例批准,却在上面加上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
    “王恕也老了,就让他退休吧。”
    听到这句话,大家都目瞪口呆,马显退休,关王恕什么事?可朱见深也有一肚子苦水没处倒:
    “我是个不愿意干活的懒人,可也实在经不起唠叨,不得以出此下策,这都是被王老头逼的啊!”
    王恕啥也没说,干净利落地收拾东西回了家。这一年,他七十一岁。
    朱见深是个得过且过的人,他在世上最怕的只有两个字——麻烦。王恕这种人自然不对他的胃口,可是朱祐樘与他的父亲不同,他十分清楚王恕的价值。
    于是在弘治元年(1488),七十三岁高龄的王恕被重新任命为六部第一重臣——吏部尚书。这位老兄估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虽然年纪大了,却干劲儿十足,上班没几天就开始考核干部,搞得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可这还没完,不久之后,他向皇帝开刀了。
    王恕表示,每日早朝时间过短,很多事情说不完(符合他的特点),为了能够畅所欲言,建议皇帝陛下牺牲中午的休息时间,搞一个午朝。
    这事要搁到朱见深身上,那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但朱祐樘同意了。
    这就是明君的气度。
    王恕做了吏部尚书,开始折腾那些偷懒的官员。与此同时,另一个实权部门——兵部,也迎来了他们的新上司——马文升。
    说来滑稽,这位马文升大概还能算是汪直的恩人,他的资格很老,成化十一年就当上了兵部侍郎,此后一直在辽东守边界,当时汪直的手下在辽东经常惹是生非,挑起国际争端,可每次闹了事就拍拍屁股走人,帮他收拾残局的就是这位马文升,到头来领功的却是汪直。
    时间一长,汪直也不好意思了,曾找到马文升,表示要把自己的军功(挑衅闹事)分给他一部分,马文升却笑着摇摇头,只是拉着汪直的手,深情地说道:“厂公,这就不必了,但望你下次立功前先提前告知一声,我好早作准备。”
    汪直十分难堪,怀恨在心,就找了个机会整了马文升一下,降了他的官,直到汪直死后,马文升才回到辽东,依旧守他的边界。
    朱祐樘是个明白人,他了解马文升的能力,便召他入京担任兵部尚书,这位新任的国防部长只比人事部长王恕小十岁,也是个老头子。可他的手段比王恕还厉害,一上任就开除了三十多个贪污的军官,一时之间兵部哭天抢地,地动山摇。
    这下马文升算是捅了马蜂窝,要知道,兵部的这帮丘八可都是粗人,人家不来虚的,有的下岗当天就回家抄起弓箭,埋伏在他家门口,准备等他晚上回家时射他一箭。
    马文升也是个机灵人,从他的耳目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便躲了过去。可这帮人还不甘休,竟然写了诋毁他的匿名信用箭射进了长安门,这下子连朱祐樘也发火了,他立刻下令锦衣卫限期破案,还给马文升派了保镖,事情才算了结。
    这两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虽然头发都白了,却精神头十足,他们官龄也长,想当年他们中进士的时候,有些官员还在穿开裆裤呢,论资排辈,见面都要恭恭敬敬叫他们一声前辈,而且这两人都经历过大风大浪,精于权谋,当年汪直都没能奈何他们,何况这些后生小辈的小把戏?
    参考消息
    超级元老
    中国人很多事儿都讲究资历。就拿官场来说,能称得上三朝元老的,就相当了不起,称得上四朝元老的,那更是凤毛麟角。至于五朝元老,历史上,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的人虽然不多,但并不代表没有,他们分别是:唐朝的郭子仪(历则天、玄宗、肃宗、代宗、德宗五朝)、五代的冯道(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契丹五朝,前后共计十个皇帝)、明朝的马文升(历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高(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朝)——铁打的元老,流水的皇帝,官做到这个份上算是做到家了。
    朱樘的三把火
    就这样,二位老前辈上台之后一阵猛搞,没过多久就把成化年间的垃圾废物一扫而空,盛世大局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