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九章 一个文雅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骑兵,每人都有两三匹马,日夜换乘,一天可以跑几百里,善于奔袭作战。
    就这么个人,连洪承畴这种杀人不眨眼的角色,看见他都发憷。打了好几次,竟然是个平手。
    所以一直以来,高迎祥都被朝廷列为头号劲敌。
    卢象昇准备解决这个人。
    当然,他很明白,光凭他手下的天雄军,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他上书皇帝,几经周折,要来了一个特殊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祖宽。
    祖宽,不是祖大寿的亲戚,具体点儿讲,他是祖大寿的佣人。
    但祖大寿同志实在太过厉害,一个佣人跟着他混了几年,也混出来了,还当上了宁远参将。
    其实对于祖宽,卢象昇并不了解,他最了解的,是祖宽手下的三千部队——关宁铁骑。
    作为祖大寿的亲信,祖宽掌管三千关宁军,卢象昇明白,要战胜高迎祥,必须把这个人拉过来,必须借用这股力量。
    现在,他终于成功了,他认定,高迎祥的死期已然不远。
    此时的高迎祥,正在为攻打汝宁作准备,还没完事,祖宽就来了。
    高迎祥到底是有点儿水平,他从没见过祖宽,但看架势,似乎比较难搞,毅然决定跑路。
    但他之所以跑路,不是为逃命,而是为了进攻。
    高迎祥的战略思想十分清晰,敌人弱小,就迎战;敌人强大,就先跑路,多凑几个人,人多了再打。
    一年前,曹文诏就是被这种战法报销的。
    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陕州。在这里,有两个人正等待着他——李自成、张献忠。
    民军最豪华的阵容,也就这样了,高迎祥集结兵力,等待着祖宽的到来。
    以现有的兵力,高闯王坚信,如果祖宽来了,就回不去了。
    祖宽果然来了,也果然没有回去,因为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又跑路了。
    高迎祥的这次选择,是极为英明的,因为祖宽过来的时候,队伍里多了个人——左良玉。
    高迎祥的这套策略,对付像王朴那样的白痴,估计还是有点儿用的,但对付祖宽这种老兵油子,那就没招了。他立马看穿了这个诡计,拉上了左良玉,一起去找高迎祥算账。
    接下来是张献忠先生的受难时间。
    其实这事跟张献忠本没有关系,只是高迎祥让他过来帮忙,顺道挣点儿外快,可惜不巧的是,碰上了硬通货。
    根据惯例,为保证都能跑掉,跑路的时候,是分头跑的,高迎祥、李自成是一拨,张献忠是另一拨。
    所以官军的追击路线,也是两拨,左良玉一拨,祖宽一拨。
    不幸的是,祖宽分到的,就是张献忠。
    我说过,祖宽手下的,是关宁铁骑,跑得很快,所以他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追上了张献忠,大破之。
    张献忠逃跑了,他率领部队,连夜前行,一天一夜,跑到了九皋山。
    安全了,终于安全了。
    然后,他就看到了祖宽。
    估计是等了很久,关宁军很有精神,全军突击,大砍大杀,张献忠主力死伤几千人,拼死跑了出去。
    又是一路狂奔,奔了几百里,张献忠相信,无论如何,起码暂时是安全了。
    然后,祖宽又出现了。
    我说过,他的速度很快。
    此后的结果,是非常壮观的,用史书的话说——伏尸二十余里。
    张献忠彻底愤怒了,而这一次,他作出了违反常规的决定,比较有种,回头跟祖宽决战。
    是的,上面这句话是不靠谱的,张献忠先生从来不会违反常规,他之所以回头跟祖宽决战,因为在逃跑的路上,遇上了两个人——李自成、高迎祥。
    人多了,胆就壮了,张献忠集结数万大军,在龙门设下埋伏,等待祖宽的到来。
    张献忠的这个埋伏,难度很大,因为祖宽太猛,手下全是关宁铁骑,久经沙场,“发一声喊,伏兵四起”之类的场景,估计吓不住,就算用几万人围住,要冲出来,也就几分钟时间。
    面对困境,张献忠同志展现了水平,他决定,攻击中间。
    利用突袭,把敌军一分为二,分而击破,这是唯一的方法。
    单就质量而言,他的手下实在比较一般,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有数量,就有质量,他集结了十倍于祖宽的兵力,开始等待。
    不出所料,祖宽出现了,依然不出所料,他没有丝毫防备,带领所有的兵力,进入了埋伏圈。
    张献忠不出所料地发动了攻击,数万大军发动突袭,不出所料地把关宁军冲成了两截。
    接下来,就是张献忠先生意料之外的事了。
    他惊奇地发现,虽然自己的人数占绝对优势,虽然自己出现得相当突然,但从这些被包围的敌人脸上,他看不到任何慌张。
    其实张先生这一招,用在大多数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