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今时不同往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子,都去了该去的地方。”
    倪元璐见朱琳泽陷入沉思,生怕朱琳泽降罪,急忙解释说道。
    从他手里出去的银子都去了该去的地方,到到了下面之后,一层层下去这些银钱又能剩下多少落到实处,倪元璐也不敢保证。
    不过有一点倪元璐还是敢保证的,那就是本朝要比崇祯朝吏治清明很多很多。
    崇祯皇帝顾及自己的名声,没有对官吏们下手太狠,加之积重难返,崇祯朝造成的财政浪费难以计数。
    而朱琳泽现在还不是皇帝,本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旁系藩王的身份摄政监过,对于外界的风评,朱琳泽向来就不是很在乎。
    因此,闽王对贪官污吏下起手来,远要比崇祯帝狠的多。
    朱琳泽之所以敢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崇祯皇帝所没有的优势。
    那就是朱琳泽有专门用于培训吏员的吏学堂,可以直接填补地方官吏的缺口,不用太过担心杀了那些贪官污吏之后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境。
    老大一个帝国办一件事居然只能挤出可怜的八万六千银元这么点钱。
    这让朱琳泽唏嘘不已,这大明未免也太穷了。
    “海军讲武堂和陆军讲武堂减少三成招生数量,减少两成的火器采购量,能省下多少?”
    朱琳泽沉吟片刻,问倪元璐道。
    军费是朝廷开支的最大头,没有之一,饶是朱琳泽现在已经在逐渐裁撤控制区内的没有多大用处的营兵。
    但由于新军的扩编,实际上也没能节省下多少钱。反而由于新军人数膨胀,军费开支反而越来越大了。
    朱琳泽段时间内没有继续扩军的打算,故而打算削海军和陆军两个讲武堂的开支,以及减少装备采购量,用来师范大学堂的招生和建设。
    “减少两成火器的采购量?”
    倪元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向来在军费开支上不做出让步的闽王这次居然一下子减少了两成的火器采购量。
    简直是闻所未闻,倪元璐想了想说道:“具体能剩下多少,臣暂时不得而知,不过减少两成火器采购量,当能省下五六十万两的开。”
    朱琳泽点点头,五六十万两总算也能勉强应付一下了,等海关的收入上来和招商局拓殖成功。朝廷的财政问题也能慢慢变好。
    届时朱琳泽不仅要完成新式教育体系的构建,还要对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够了,朝廷财政艰难,诸君共勉之。”朱琳泽顿了顿,继续开口说道。
    “马士英,陆闻达献策有功,着马士英充任内阁次辅,赐陆闻达进士功名。”
    举人功名一直以来都是陆闻达的心病,朱琳泽顺水推舟,借着这个机会,直接给了陆闻达一个进士功名。
    刚刚发生了这等事,几个随行的大员也只能保持沉默,不敢触朱琳泽的霉头。
    当然也有像李邦华这样已经看开了的官员。
    以陆闻达现在在朝野的影响力,一纸功名之差又能如何?难道还指望着举人的功名束缚住陆闻达?
    这个想法未免也太天真了一些。
    再者,李邦华也不得不承认,陆闻达的办事能力绝对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内阁的阁员。要是陆闻达能入阁办事,肯定也是一把好手。
    当然,以陆闻达在闽王系的地位,现在又有了举人功名,以后想要入阁办事,乃至于当上内阁辅臣,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到此间,李邦华不由得十分羡慕陆闻达。以闽王的能力,闽王真要是成祖第二,陆闻达想在青史上留下光辉夺目的一笔,也不是什么难事。
    “臣,谢过闽王!”
    马士英见状大喜过望,急忙谢过朱琳泽。这碗泔水饭吃的也不冤枉,一个主意和一碗泔水饭换来一个内阁辅臣的位置,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相较于对陆闻达的态度,在场的大明朝大佬们对马士英的态度可就冷淡多了。
    在他们眼中,马士英不过是一个首鼠两端,摇摆不定的投机小人。
    这种态度尤以王铎为甚,听到马士英从一个普通的阁员升任为次辅,骑在了他头上之后,忍不住噗嗤了一声。
    马士英却是不以为意,在政治上能有所建树是他现在对自己最大的期望。
    王铎看不起他,他也还看不起王铎呢。
    他马士英是首鼠两端的小人,那他王铎就是尸位素餐的君子,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陆闻达一时之间竟然愣住了,呆呆地愣在原地。
    闽王日理万机,竟然还记得他的这块心病。陆闻达鼻子一酸,忍不住哽咽起来,这辈子没有跟错人。
    此生能奉主如此,夫复何求?
    “属下谢过闽王。”
    陆闻达哽声道,闽王这是解决了他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
    相较于弘光朝虽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一切工作总体上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
    大顺政权的日子可以说是越来越难过了。
    这个曾经让天下人一度以为取明朝而代之的政权,此时已经是日薄西山,穷途末路。成为明清对峙之间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
    在朱琳泽着手裁撤卫所军队和营兵这些旧式军队,减缓新军扩充速度都同时。
    李自成此时却不得不大肆扩军,以提升大顺军的战斗力。
    然而大顺政权的财政早已经不堪重负,大顺军早已经不是当初不发军饷的流民军队。
    为了安抚住这些军队李自成只能不断增加军队的军饷。
    大顺政权的实际控制去只有荆襄两地,并且还在不断萎缩。以荆襄两地养活现在的二十几万军队无疑是天方夜谭,要不是靠着当初从京师追赃助饷得来巨量的金银财宝。只怕现在的大顺军早已经分崩离析了。
    李自成现在只是以他个人在大顺军中的威望,勉强维持着这支军队不解散。
    李自成双目憔悴,相较于攻城略地,意气风发时的闯王,现在的李自成两鬓早已生出雪一般白的华发。
    “皇帝不好当,还是当初的闯王自在。”
    李自成忍不住自嘲道。
    不过李自成李万岁的皇帝之称,也只是在大顺政权内部才这么称呼。
    由于南明方面的不断施加压力,李自成不得不去除帝号,接受南明朝庭给他封的“顺王”之号。
    李自成也在这短短数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一个驿卒到闯将,闯王再到皇帝,最后又从一个皇帝,成为大明朝封的王的传奇经历。
    皇帝不如当初的闯王,闯将当的舒坦,是李自成现在最真切的感受。
    想到此间,李自成不由得想起他曾经的老对手崇祯皇帝朱由检。
    大明朝北庭寿命的午后几年,京师紫禁城中崇祯皇帝也是这种感受吧。
    如此想来,李自成竟然还有些同情朱由检的遭遇。甚至觉得他比朱由检更惨。
    李自成忍不住连着咳嗽了好几声,急忙紧了紧背上披着的披风,以减少身体热量到流失。
    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北方和西方有清军虎视眈眈,东方有弘光朝。
    这两方势力都是李自成得罪不起的,可偏偏大顺政权又夹在他们中间,这让李自成感到非常地无奈。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