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趁着寒假,小山打算到福生,小强和小伟家里逐个拜访。
福生从初中回家后,先是跟着父母在地里刨食吃了一年。看到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一个新的想法在福生的脑海里形成。正好小山今天过来看他,福生就合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小山,你来的正好。我心里正有个事还没拿定主意,你帮我参谋一下。我最近看到,自从大包干以后,咱们村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这几年都在盖房子,并且街门越做越大,都换成了大铁门。我想开一个电焊铺,你感觉怎样?”
“具体行情我是不清楚,但是通过你刚才说的话,让我来判断的话,我感觉肯定行”,小山带着鼓励的语气说道。
“好,那我先到邻村电焊点去学习一下,探探口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一开春我就进设备”,福生的语气明显比小山刚来的时候坚定了许多。
“我先干几年看看,等我把附近几个村的大门和家用铁器焊得差不多了,我就出去闯一闯。我表弟现在在大连港管基建,我看能不能揽下一些工程,带几个人去干”。福生向小山介绍说。
“你这个想法不错,可以一试。好了你忙吧,我出去走走”。小山看到福生手头的活计很忙,就告辞了。
二人在门口相互道了别,小山又来到了小强家。
小强每天把地里的活干完后,就在家里作风匣。做风匣是小山家乡最拿手的的手工制造业,在方圆四十里是非常的有名。风匣是村民做饭的必备工具,是与家里的高灶台和大锅相配套的。
强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干,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平常的买菜买肉,家用工具以及日常用品全靠卖风匣挣来的钱。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对于小强来说也非常的满足和自豪。
“不错啊,伙计。没想到你的风匣做得这么好了!”小山看到正在做风匣的小强,由衷的赞叹道。
“山子来啦,我给你倒杯水”,看到小山的到来,久违的亲切感在二人之间升腾开来。
“咋样,老伙计,最近挺好的吧!”小山问到。
“挺好的,刚下学的时候有点不适应,现在好多了”。“你怎么样,学习累吧!”
“还行,干啥不累呢!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好了,伙计,你忙吧,我看看小伟去”。说着小山站起来告辞。
小山怕耽误小强干活,二人也在门外分手。“有时间来玩,要不春节后有时间咱四个聚聚”,看小山走得急,强在后面喊道。
“好,节后看情况再说吧,回吧”,小山对强挥了挥手。
小山来到小伟家,小伟在外地打工没有回来。他的母亲陪着小山说了一会话,无非是你现在上高中了,小伟当时没考上,情绪很低落等等之类的话。小山寒暄了几句,就告别回家。
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走在相同的道路上,或者说是在一个频道上,才会产生共振或共鸣。小山边走边想到,想当初四个人在一起从小玩到大,何其亲密。现在即使见面,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而他们的青春和友谊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渐远。
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又一个旧历新年在鞭炮声中已成为过去,崭新的一年开始了。
节后依然是大街上休闲的人,忙着走亲访友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着装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无论男女,前几年唱主角的军大衣,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各式各样的羽绒服开始流行了起来。漂亮轻灵的着装让人们显得精干洒脱。
拜访完亲戚,小强的邀约如期而至。正月里大家走亲访友都特别忙,所以要请客吃饭就需要提前个三四天预约。我们的聚会定在正月初八。
初八上午九点,听到有人在门外喊,小山急忙从火炕上下来,走到门口问了一句“谁呀?”
“山子,是我,小强”,“一会早点过去。我再去叫一下别人。你不用出来了,我先走了。”
等小山开了门再看,小强已经走出去二十多米远了,于是又返回家里。
大概小强怕大家有什么变故,把请的客人再一一的通知一遍。
十点钟,小山应约来到强家。进门后看到强的父母已经开始在忙了,父亲在劈柴烧水,把已经烧开的水倒进暖瓶里;母亲在准备饭菜,肉食和凉菜已近准备就绪,准备下锅炒的热菜,已经洗好,切好专等人来齐之后开炒。
打过招呼之后,小山随着强来到里间的炕上。福生早已经来了,小山脱鞋上炕。火炕已经被烧得有些烫人,坐在上面有一种做火疗的舒服感。立刻感觉暖和多了。一会陆陆续续又来了五个人,加上小强共八个人。
人齐了,开始上菜。大家都不习惯席地而坐,于是每个人都要了一小马扎,饭桌也请上了炕。酒宴开始。
大家都倒上了滚烫的即墨老酒,喝上一小口,一股暖流从口腔到肚子就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