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苏杭之行之杭州初印象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满怀欣喜。由于这首诗的流传,人们把西湖、白堤与白居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白居易筑的这条堤早已不存在了,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从断桥到平湖秋月的这条堤称白堤,以寄托人们对这位诗人的缅怀。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的政治、文学创作和生活经历,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城市是因为有了白居易而闻名遐迩,还是诗人借着美丽西湖的光环而被更多的人认知,小山是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西湖有了白堤,人文有了提升,白居易因为杭州美丽的风景而诗意大发。他成就了杭州的同时,杭州成就了他。“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逐春泥。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正是钱塘之美,杭州之美。
    杭州还因一位词界泰斗苏轼而闻名遐迩,可以说,苏轼之才不在白居易之下,他对于杭州的贡献永标青史。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
    当年白居易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
    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
    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使用,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堤,成就了杭州的传奇,东坡的传奇!
    杭州,因为有了白苏二人而变得更加鲜活亮丽!
    PS:
    杭州美名天下闻
    西子湖畔留知音
    小桥流水春色美
    山色空蒙有灵隐
    醉亦承欢终将别
    三潭映月相交洁
    白堤苏堤留爪印
    千古绝唱咏白蛇
    雷峰塔下镇蛇仙
    情字一动费仙缘
    多事法海枉驱驰
    红颜一怒淹金山
    白公游春心自在
    浅草才能没马蹄
    东坡荷香走西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