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沈知念不想顾锦潇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管是出于在这危险的深山密林,只有顾锦潇护在她身侧。
    还是出于两人的交情。
    沈知念都不想顾锦潇死。
    黑暗中,她似乎感觉到顾锦潇的目光,是不容置疑的决断。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洞悉生死的残酷:“娘娘,此间阴冷湿重,没有火,娘娘与臣都会冻死在这里,撑不到天亮。”
    说到这里,顾锦潇顿了顿,仿佛在陈述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狼群虽在附近,但并未发现此处入口。臣的动作快些,尚有一线生机。”
    若等到彻底冻僵,便再......
    **第七十八章?风起青萍**
    春寒料峭,宫中虽已换新妆,却仍掩不住几分肃杀之气。太后被幽禁冷宫的消息传遍朝野,朝臣们虽未明言,但心中皆知,李昭已真正掌控皇权。而柳婉清被册立为摄政皇后,更是让许多人重新审视她的地位。
    凤仪宫内,烛火摇曳,映得柳婉清面容如水。她正翻阅奏折,眉头微蹙。王德全轻步走入,低声禀报:“娘娘,北疆急报,李晟旧部蠢蠢欲动,似有异动。”
    柳婉清放下朱笔,抬眸望向他:“可有具体消息?”
    王德全迟疑片刻,道:“据密探回报,李晟旧部已联络北疆几位将领,似欲联合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意图南下。”
    柳婉清神色不变,只淡淡道:“果然是不死心。”
    她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夜色沉沉的宫墙,心中思绪翻涌。李晟虽已死,但其旧部仍盘踞北疆,若不及时肃清,恐成后患。而她更清楚,这背后或许还有太后残余势力的推波助澜。
    “王德全,传我命令,立即调兵北上,封锁北疆各要道,同时命兵部尚书周怀义即刻入宫议事。”
    王德全应声而去。
    柳婉清回身落座,提笔写下一道密旨,封入锦囊,唤来心腹太监,低声嘱咐几句,那太监点头领命,迅速离去。
    她知道,这场仗,不是打给李昭看的,而是打给天下人看的。唯有彻底铲除李晟残余,她才能真正坐稳这摄政皇后之位。
    **第七十九章?旧敌未灭**
    翌日,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周怀义率先出列,神色凝重:“陛下,北疆急报,李晟旧部蠢蠢欲动,臣请旨调兵镇压。”
    李昭端坐龙椅,神色冷峻:“周尚书可有具体部署?”
    周怀义躬身道:“臣已拟定三路大军,分进合击,封锁北疆要隘,以断其粮道,待其自乱,再一击而破。”
    李昭沉吟片刻,正欲开口,却听一人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户部侍郎赵廷安。
    赵廷安缓步出列,神色沉稳:“北疆苦寒,战事一开,粮草耗费巨大,若贸然出兵,恐怕国库难支。更何况,李晟已死,其旧部不过是残兵败将,陛下若遣使招抚,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周怀义眉头紧锁:“赵大人,此言差矣。李晟旧部与陛下有杀主之仇,岂会真心归降?若不趁其未稳而剿灭,待其羽翼丰满,再欲平定,恐非易事。”
    赵廷安却不慌不忙,继续道:“周尚书此言虽有理,但若陛下执意用兵,恐怕会激起朝中旧臣不满。太后虽被幽禁,但朝中仍有旧臣心存念旧,若陛下再起战事,恐被视作穷兵黩武,动摇民心。”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显然心有戚戚。
    李昭面色微沉,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柳婉清身上。
    柳婉清始终未曾开口,此刻才缓缓起身,语气淡然:“陛下,臣妾以为,周尚书之言可行,赵大人之虑亦有理。然则,李晟旧部若真有异心,岂会真心归降?若陛下不早做决断,恐怕后患无穷。”
    赵廷安脸色微变,刚欲反驳,却被李昭抬手制止。
    李昭沉声道:“朕意已决,即刻调兵北上,由周尚书统军,赵大人负责粮草调度。”
    赵廷安脸色一白,却不敢再言。
    退朝后,柳婉清回到凤仪宫,召来王德全,低声道:“赵廷安今日之言,恐怕并非偶然。”
    王德全点头:“娘娘英明。老奴已查明,赵廷安近日频繁出入周府,似与周怀义有密谈。”
    柳婉清眸光微冷:“周怀义虽忠于陛下,但若被赵廷安说动,恐怕局势难控。”
    她沉思片刻,道:“派人盯着赵廷安,务必查清他与周怀义的往来。”
    王德全领命而去。
    柳婉清独自坐在殿中,手中握着一封密信??正是谢文渊所留,信中写道:“赵廷安,昔日太后亲信,如今却在朝堂上为李晟旧部求情,其心难测。娘娘需防。”
    她轻叹一声,将信收入袖中,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第八十章?暗潮汹涌**
    夜色沉沉,皇宫深处,一道黑影悄然潜入冷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