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天塌不下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32章天塌不下来
    陈青兕啼笑皆非的看着有些痴心妄想的蚊屋国王以及中臣大辉。
    受自己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唐王朝比历史上那明面华丽,内部却因战略失策,导致内部松动的大唐不同。
    战略走在正确道路上的唐王朝,比历史上同一时期的朝廷强大太多。
    历史里唐高宗的封禅固然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也远不及今时今日。
    陈青兕存在的这个时代,唐王朝完美的继承了贞观时候的威势,四方出击,招招致命。
    不再有国家敢有二心,反之觉得与有荣焉。
    能够得到李治这位天朝皇帝陛下的邀请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为了能够在座次上进一步,那是绞尽脑汁。
    陈青兕身为封禅使之一,他近半年就没少受到这方面的诱惑。
    为了能够提升国家的地位,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藩属使者以各种方式送礼。
    金银珍宝这些身外之物,陈青兕不太看重,但那些精通各国绝技,拥有各国风情的娘子,实在是一大考验,险些让人把持不住……
    倭国现在国内分裂,又有守旧叛军威胁,一直以来对中原华夏就不亲近,还曾妄想取代中原,建立一个以倭岛为中心的宗主国制度。
    就这样的倭国,别说上席,跪在半山腰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倭国的石见银山确实对唐王朝的经济有大影响,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
    可以考虑在半山腰给他们一个位子……
    念及此处,陈青兕脸上带着几分为难,说道:“这不太好办。你们也知道,倭国是什么情况。倭国与我大唐原本相处得还算融洽,长安至今还有贞观年间留下来学习的遣唐使与留学僧。”
    “可你们又是如何报答朝廷的?”
    “不宣而战,以卑劣手段扶持百济叛军,还意图偷袭熊津。陛下对于倭国,实无半点好感。”
    中臣大辉也很是羞愧,道:“这些都是二臣中大兄惹的祸,与大王无关。大都督……”他俯首叩拜,诚恳道:“我们对天朝皇帝陛下的忠心,经受得起天照大神的考验。”
    一直不敢说话的蚊屋国王也在这时叩首道:“今日的倭国,非那时的倭国。倭国上下以感受天朝之恩威,希望希望大都督能够转告陛下,我倭国世世代代臣服天朝……”
    陈青兕看着跪伏在面前的两人,叹道:“也罢,你们的心意,我会告之陛下,也会帮们说两句好话。具体会是什么结果,就看天意了。”
    他说的为难,其实李治压根就没有将倭国放在眼里。
    如果不是有一个石见银山,就李治的性格,都懒得看倭国一眼。
    在万邦来贺的今日,倭国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
    压根不值得特殊对待,丢在诸多小国之中,泯然众人便好。
    随着大食国的使者抵达洛阳,此番封禅有礼部登记在册的诸国使者尽数到达。
    李治也在随后宣布了封禅动身的日子。
    十月一日。
    由钦天监算出来的好日子。
    对,就是那个抓到麒麟现世的钦天监。
    东宫,詹事府。
    封禅的日期传到了长安。
    李敬玄单独寻到了张文:“张公,陛下动身的日子已经定了,就在十月一日。”
    张文道:“陛下此去泰山,诸多事情政务,必然传到东宫,由太子处理。你我肩负重任,得更加上心才是。”
    李治前往洛阳,将长安的事情交给太子李弘监国处理。
    这个时候大唐政治机构是分作两处的,一个长安,一个洛阳。
    各地政务,四品以下官员的事情由长安太子府处理,四品上的政务,李治在洛阳处理。
    李治车驾东行,三品以下的公务都将转入长安东宫,李治只需要在路上与随行宰相一并掌控大局。
    这是东宫首次处理如此重大的事务,对于年少的太子李弘是一大考验,对于他们东宫也是如此。
    李弘仁厚,东宫上下莫不爱戴。
    张文身为东宫太子之下的第一把手,压力自是最大,也做足了准备。
    李敬玄看着一脸严肃的上司,低声道:“还有一则消息,据说陈尚书负责整支队伍行程安稳。”
    张文微微摇头,颇为感慨的叹道:“陈尚书乃当世英杰,向有急智,懂得应变。他负责此事,合适……”
    对于陈青兕,张文情绪复杂。
    陈青兕的理念,张文是不认同的。
    张文是最正统的孔孟门徒,并非董仲舒修改过了孔孟学说,而是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最原始的孔孟学派。
    对于天下,张文的态度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来管理人民。
    治理国家,应该以民生为主。而不是为了君王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