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流言蜚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嘴,李治也不会同意这个要求的。
    高句丽可是他心中最想覆灭的国家,怎么样也不会愚蠢到在这种时机下,还给高句丽机会。
    李治这一次压根就没有理会渊男生派来的使者,别说亲自见面,就连礼部的高阶官员都不给安排,只是出于大国雅量,给安排了驿馆,吃住无忧。
    不过得知高句丽真就安排使者求援,李治也忍不住说了一句:“孔明、景略不外如是。”
    洛阳,白马寺。
    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正在寺内游玩。
    一行人驻足于白马寺的白马面前,评头论足。
    博学的少年,述说着白马寺的历史。
    “这白马寺可不是一般佛寺,乃佛教东传后,第一座官办佛寺,也是我汉传佛教的释源和祖庭。我们所见景象,不及昔年豪华万一。只是经过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洛阳惨遭焚毁,白马寺也难以幸免。前朝文帝杨坚信佛,地方官员作了一定修缮,才有我等眼前之景。每年浴佛节,都有四面八方的佛家信徒来此参拜。其中不乏他国僧侣……”
    少年叫李思冲,父亲是李敬玄,官拜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
    作为赵郡李氏南祖房的翘楚,门第清华,才学亦是渊博。
    对于白马寺的历史可谓信手拈来。
    与之同行的多是官家子弟,有太常伯之子窦怀贞,将作大匠刘审礼之子刘易从,监察御史张仁之子张若思等。
    因陈青兕的关系,李治并没有下达禁婚诏,没有给五姓七望特地邀名的机会,远不如后世那般遥不可及。但依旧为世人吹捧,不少人都拍手叫好。
    一行人入得寺中,拜会了寺中高僧,在齐云塔院放生池旁入座赏景。
    随着盛唐体的流传,吟诗作乐已经是一种时尚。
    相比之前的宫体诗,盛唐体的简单通俗,已经随着陈青兕的成就而得到了天下所有文人的认可。
    即便在宫体诗最盛行的东西京亦是如此,盛唐体以简约随意的风格,成功获得了大批士人的喜爱。相聚时,畅谈国事,吟诗作对,早已成为风气。
    但盛唐体学之简单,精通却是极难。
    真正能够传诵的佳作却是不多,且多出于骆宾王、王勃、杨炯等人之手。
    几人显然也没有那个灵感,作出值得称道的诗句,相互吹捧了几句。
    窦怀贞感叹道:“陈先生此去百济,令我中原文坛,大失颜色。也不知陈先生远在百济,是否有佳作问世。”
    窦怀贞是众所周知的“陈粉”,每到谈论诗文的时候,都会感慨几句,众人早已习惯。
    话及此处,张若思却道:“窦兄最近还是少说此言为好。”
    窦怀贞心中微凛,问道:“为何如此说?”
    张若思低声道:“某听说,陈大都督在百济行事有些无端僭越。”
    他这话一出,周边人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张若思挺享受这种感觉的,心中颇为自得。
    李思冲蹙眉道:“不会吧,我可听说陈先生在百济干得极好,可谓民心所向,都尊他为舍利弗转世。”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而著称。
    这是倭国上下为了捧陈青兕的臭脚特地吹嘘的,陈青兕并不喜欢,相比什么舍利弗转世,他更喜欢文曲星转世。
    奈何海东半岛佛教盛行,大多人都觉得也只有舍利弗转世。
    这本来就是溜须拍马之言,陈青兕也不好解释拒绝,秉着谣言止于智者的态度,然后绝大多数人都这么觉得了。
    张若思低声道:“百济孤悬海外,陈大都督如此得人心,行政大权聚于他一人,任命赏罚,也是他一人,朝廷无法干涉。这一切与无冕之王,又有何异?据说陈大都督在倭国的时候,就跟倭国太上皇一样,倭国国王、公主什么的,都跪伏在他的面前。东边许多事情,都是他一言而决。已经超过了臣子应有之权。”
    窦怀贞听到这里,脸色微变,居然不说话了。
    什么陈粉,那都是假装的。他只是见陈青兕而今青云直上,未来必然会成为大唐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如此做派,不过是提前投资,为自己邀名。
    而今一听陈青兕可能有反意,立刻不说话了。
    反倒是李思冲眼神透着几分深邃,问道:“不会吧,陈先生官声如此好,焉能做出这等事情。”
    张若思道:“这就不知了,我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只是论及官声,当年的王莽如何?”
    李思冲自是沉默不言。
    王莽的官声,那真不用说,在他造反之前,那是堪比周公旦的大圣人,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
    结果呢?
    陈青兕海外僭越一事,本在小范围流传,是小众谈资。但随着传入五姓之耳,一下子就引爆了京畿、商洛之地。
    长安尚好,陈青兕有人脉底蕴,但洛阳却是关东士族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