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天子阅兵震天响,南城密探东城闻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长安,西郊阅兵台
    李存勖身着龙甲,手拿天子剑顶天立地,站在数丈阅兵台上,台边沿,树立着密密麻麻的军旗,代表着这一次出征的军队。
    台下数不清的军阵看起来让人极度舒适,各军阵之间的马道上奔驰着来来往往传令的令骑,带来了上司的军令。
    “咚咚咚!!!”
    高台旁,仅比阅兵台低一层的擂鼓台上,八抬蒙皮大鼓被八名高大力士敲响。
    “呜呜呜!”
    三通鼓之后,十九只号角声凭空而起,夹杂在鼓声中,极尽肃杀之气,让人血涌澎湃,想要厮杀一场。
    “杀杀杀!!!”
    鼓声中,号角声中,各军开始比拼喊杀声的力度、整齐度。
    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不绝于耳,不仅步兵、骑兵也在此列。
    最终位于军阵前列的龙骧、从马直、捧圣三军喊声最响、最整齐,取得了胜利,被李存勖赏以酒食,人皆赐布三匹。
    “谢圣人赏!!!”三声谢赏过后,恰好又三通鼓结束。
    这一刻,鼓声,号角声,喊杀声同时消失,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只剩下风动、旗动、战马的嘴动。
    阅兵台上,李存勖十分满意军队的精锐度,转身看向立在一旁的魏王李继岌,也是自己的长子,解下腰间的天子剑,郑重道:
    “魏王,这支精锐之军,就交给你了,希望勿要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年轻的魏王亦身着甲胃,但并没有表示甲具在身不便行礼,而是当即一抛背后的披风,单膝跪地,低下头,恭敬的举起双手作接剑状,正颜道:
    “圣人重要,儿臣不敢不从,定平定西蜀,以报圣人。”
    李存勖没有马上将天子剑递给李继岌,而是看向了他身后的郭崇韬、任圜、李愚等人。
    郭崇韬等人示意,也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做恭敬状。
    李存勖满意,将剑重重的放在李继岌的双手上,继而弯腰双手将其托起身,拍打着他的肩膀,略微上前一步,嘱咐道:
    “兵者,国之大事,非一人与之可言。你年轻经验不足,凡事多问郭崇韬,决不可固执行事,坏朕大事。”
    “父皇放心,儿臣自知。”
    “很好。”
    又看了看郭崇韬、任圜等人,得到了他们明确的回应,便让出主位,示意该他出场了。
    李继岌强压心中的激动,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高台的边沿,感受着风的呼啸,只能模糊的看到军阵中第一列将士五官。
    深吸一口气,“蹭”的拔出天子剑,明黄的金色剑柄与银白色的剑刃在阳光下刺得眼生疼。
    “出发!!!”
    “威”“威”“威”。在李继岌的命令下,一队队军阵开拔,向着既定方向行军。
    后唐同光三年,大夏承乾三年,九月十日,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授以西南面行营都统。
    枢密使、侍中、兼兵部尚书、冀州节度使、赵郡公郭崇韬为副帅,授行营都招讨使。
    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为行营司马参军。
    领六万大军,征讨蜀王王衍。
    赫赫猎猎的招讨大军从长安西郊出发,难得一见的场景引得长安市民驻足参观。
    他们看着一列列仿佛永远看不到头的军列,不断探头探脑,想要从中看到自己的亲人。
    李存勖根本就没有指望能够瞒过诸国自己的这次出征,因此他并没有拒绝百姓的逗留。
    两个时辰后,连绵的军列消失在了长安百姓的眼中。
    没有热闹看的百姓渐渐散去。
    人群中,数十名大众面孔的百姓眼神涌动,随即隐没在人潮中。
    这是各国派驻长安,探查唐国动向的密探。
    长安东城小巷,一处民宅后门,几声有规律的敲击声响起。
    门开后,小巷中的男子回头看了看,见没人后快速窜入屋中,随即院门紧闭,小巷重归萧瑟景象。
    后唐开国不久,加之长安多次遭受兵灾,原本万国来朝、人口百万的长安城,此时已经不再复以往的繁城似锦。
    城中大片大片的荒宅、断垣,若不是作为大唐国都的加成,甚至比不上周近的县城。
    好在迁都长安后的李存勖迁入了大量百姓,还有禁军家属、官员亲眷的充填,总算是恢复了一些人气。
    “我在城外从头到尾都看着了,约莫六万人左右,其中约莫两万人能着甲,是精锐之士,余者皆为新卒,不成战斗力。···”
    屋中,出现在西城外的男子坐在凳子上,一边口述,一边大口大口喝着桌子上的凉水,却丝毫没有磕巴。
    同桌上,一名士子装扮的年轻男子拿着毛笔,不断在信纸上录入对方说的话。
    “就这些了,还有吗?”士子吹了吹信上的笔墨,随口问道。
    “没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