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西南战局无兵用,边境形势助西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夏平宁二年九月
    开封府大宋宫宣武殿
    因为皇帝白汐与皇后朱氏出孝期,所以之前设置的太子监国、临时辅政会议自然失效。
    天子临朝,大夏这个机器运转突然快速了起来,仿佛加上了发条。
    “西南战事如何了?”
    殿中,白汐看着眼前的‘大夏滇黔路舆图’与‘西南诸国形势图’,有所指的问道。
    “回陛下,眼下黔王世子旺正与大理段氏鏖战大理城下。”
    “只是由于大理城所在位置险要,右侧为洱海,左侧为苍山,正面战场宽度极小,世子旺大军无法施展开来。”
    “据枢密院诸参军庙算可得,此战最少持续一年,且还需要后续增兵。”
    枢密使骆明翰捏着一根乌黑的木棍,不断在舆图上的大理周边指划,为白汐分析局势。
    “周边的都督府可还有兵可调?”
    这是在问大都督府了,大都督白世进沉声回道:“大理偏居西南,路途遥远,且滇黔南路新设,还未置有都督区。”
    “而周围的,只有成都都督府、涪黔都督府。”
    “其中涪黔都督府本为黔州都督府,其都督张业原为邢王旧部。”
    “后来张业死,其子张文请求朝廷袭封黔州都督,被先帝拒绝,张文遂举黔州而反。”
    “先帝遣原西川都督康延孝往平叛,虽收回了黔州,但黔州都督府还是损失颇大,镇压当地蛮部已经勉强。”
    “去年应黔王所请,将泸州卫所部调往昆州,至昆州卫。又调集了成都两卫、荣州、雅州,已经是周围仅有强兵。”
    “成都都督府负责监控雅州方面的吐蕃人,被调走四卫,已经捉襟见肘,哪里还有兵力可调。”
    “不过”,说到这里白世进停顿片刻,继续道:“前几年陛下在天下各州设卫所,周围倒是有几卫。”
    看到白汐盯着自己,白世进苦笑着行礼道:
    “不瞒陛下,这些卫所都是从农户划归而来,且不说没有上过战场,就连训练也很少,镇压当地还勉强,若拉出去,不堪其用。”
    白汐看着面前的地舆图,好一会儿没有说话,接着转过身来略微蹙眉坚定道:
    “西南不定,昆州不定,昆州不定,巴蜀不定。”
    “南下江淮需要多赖蜀兵,蜀地不定,前方必失,所以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先定大理,再下江淮。”
    说完,白汐看向三司使邵宁,问道:“现今国库还有多少余财?”
    “回禀陛下,前年定西北,发国债,去年一年的税收都拿去还债去了,国库仍旧空虚。”
    “再者今年发动了西南战役,又发了半年国债,若再增兵西南,恐南下江淮之事,还得往后拖延。”
    白汐思虑片刻,回到御座上,面对众人坚定道:“那就再发半年。”
    “陛下。”兵部尚书苏孝辉连忙出来劝谏道:“陛下莫忘了北方契丹乎?”
    “这两年契丹人已经基本平定了国内各族的叛乱,甚至收服了东边的女真人,还多次劫掠西边的西州回鹘。”
    “就连驻扎河湟水谷的西宁卫,也多次上报窥见契丹人往来甘州回鹘与青海吐蕃诸部。”
    “陛下。”苏孝辉话音才落,水军都督李冰出列奏道:“臣得登州海师上报,吴越王钱镠托臣转述陛下。”
    “其言闽国连重遇、朱文进弑杀其君王延羲。朱文进在福州自立为君。王延羲之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国号为‘殷’。”
    “二者连连用兵,致使闽地大乱,南唐国主李璟遣枢密副使查文徽、待诏臧循提兵南下。”
    “据吴越王估计,朱、王二人很难挡住南唐兵锋。”
    李冰的言外之意便是,暂时休兵西南,调转枪头南下。
    如今南唐主力攻打闽地,正是南下的好机会。若不抓住,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太子的意见呢?”
    白汐见大半官员都不同意持续投入西南战事,转向问太子白牧。
    “父皇,孩儿倒以为应该先西南,而后南。”
    “诸位,环视大夏周边,敌人便有契丹、回鹘、南楚、南唐、大理。”
    “至于吐蕃,已经随先唐而去,自乱而散。”
    “契丹有草原之利,来去如风,非一时可定。”
    “回鹘据西北边地,随遇而安。”
    “南楚自困湖南,虽力微,却掌握长江上最强的水师。”
    “南唐篡南吴而立,虽控荆淮,但自从我大夏夺有江陵以来,可随时自湖北东进,再配以淮北陈蔡、濠泗、徐海三路齐发,亦不能挡。”
    “反观大理,虽小国寡民,但黔王一系早已无法控制,大夏又鞭长莫及。实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若不趁着其立国之初,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待其长成,据滇缅之险峻,年年寇边劫掠。”
    “我们又将要花费多少精力、财力、人力去解决它呢?”
    “要知道西南蛮祸,自汉以来,未尝根除也。”
    “就连黔王一脉经略数十年,也险些前功尽弃,可知其难也。”
    “是以,为国家计,为未来计,请先除大理,振黔王府。”
    “好。”白汐自御座猛地拍案而起,指着白牧对着堂下群臣怒斥道:“看看,都看看。”
    “太子今年也不过三十,满朝公卿,无不是饱读诗书、纵马八方之辈,却也不如一长于深宫的小子,都不愧疚吗?”
    见天子发怒,堂下文武无不肃然而立,随后在骆敏翰、白世进、邵宁等人的带领下齐声道:
    “臣等死罪,请陛下息怒。”
    白汐拂袖道:“朕怒吗?不然,朕一人发怒,也好过天下人发怒。你们现在愧疚,也好过将来千万人愧疚。损一时而利春秋,朕可为也。”
    “三司使。”
    “臣在。”
    “着国库司再发半年国债,筹措粮草军需,输往西南,以助力滇南战事。”
    “臣领命。”
    “大都督,兵部尚书。”
    “臣等在。”
    “着兵部征发长安两卫、梁州卫、阆州卫、巴州卫、剑州卫等长安路、山南路、剑南东路三路共计二十四卫,共两万四千人,增兵滇南。”
    “着大都督府调侍卫步军司虎捷步军左厢五千人,往滇南听命。”
    “臣等领命。”
    布置完对征讨军的增兵后,白汐又给黔王府下了一道谕旨。
    大意是说:“援兵朕给你了,粮草军需也都一并拨付,还停下了南征唐国的战略。”
    “一切的方便都给你了,若明年夏季之前还拿不下大理,就不要怪自己不念及叔侄之情了。”
    于是远在昆州的老黔王得到白汐的谕旨后,也顾不得自身年龄问题,带着‘赞陀二世’,立即前往大理前线,督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