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求援契丹各有思,各怀鬼胎下长安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尊上,还请大发慈悲,出兵救救我主。”
    契丹国上京,不大的土城外马蹄声四起,不时有远道而来的部落骑兵来到此处,仅由契丹官吏,引至营地,等待将来的开拔。
    且来到上京附近的骑兵,只要来了,便不准再走,如随意离去,将被巡逻的契丹巡骑射杀。
    这是为了防止有探子将这里的聚集骑兵的情报传出去。
    土城中一座奢侈的草原大帐中,桑维翰哭得泪眼婆娑,不断跪在地上磕头,请求耶律德光提前出兵,营救被困太原的石敬瑭。
    耶律德光有些犹豫。
    因为在他的预想里,要等到大部分骑兵聚集完备,才会南下,这样才能给予夏国致命一击。
    而现在上京附近的骑兵也就聚集了十六万多人。
    若就这样提亲南下,说不得打草惊蛇,让夏国有所防备,局势绝对没有完全召集完部众来得对自己有利。
    并且石敬瑭兵力尚且充沛,自己这个时候南下,可得不到最高礼遇。
    毕竟锦上添花比不过雪中送炭。
    只有让石敬瑭彻底坚持不住了,不得不依靠自己,自己才能得到最大利。
    就在耶律德光犹豫之际,桑维翰不得不发挥他的真才实学,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正规科举出身的,是得过进士的人。
    只听他陈明利害道:“尊上为什么还要犹豫,难道是我主给予您的条件还不够丰厚吗?”
    “纵观历史,中原雄主还有一位有我主这样与草原可汗推心置腹的大人吗?”
    “若因为尊上的犹豫,导致我主兵败太原,身死族灭,后唐重新夺回太原的控制权,您还能够打破夏国的防御吗?”
    “等到我主败亡,可以预料的是,接替我主的必定是张敬达,他是个什么人,尊上不知道吗?”
    “其人少年成名,很早就追随庄宗存勖麾下,后受到明宗嗣源重用,常镇河东,杀伤贵国族民甚重。”
    “难道让他顶替我主,成为河东节度使,是符合尊上的利益的吗?”
    “可以预料到,等到他上位,定会与夏国蓟王修好,将这条燕云防线营造得密不透风,尊上乃是明主,岂会看不到这里面的坏处。”
    最终,耶律德光还是听了进去,承诺尽快出兵解太原之围。
    桑维翰大喜,不断叩头感激耶律德光的大恩,今后定然供奉殷勤。
    后唐清泰三年,夏承乾十四年
    九月二十三日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亲率兵五万,号称三十万,自雁门关入援,从阳武谷顺利进至太原。
    耶律德光到达晋阳之后,把兵马布列在汾北的虎北口。
    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随即带领后唐骑兵赶赴此处,与其对阵。
    得知耶律德光至,石敬瑭忙派刘知远出兵帮助他们。
    九月二十五日
    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等唐将用步兵列阵在城西北山下,契丹派轻骑兵三千人,不披铠甲硬冲。
    唐兵看到契丹兵单薄,争相驱赶,直至将契丹人驱逐到汾水之曲。
    然而契丹兵轻便,涉水而去。
    这时候,契丹埋伏在此的伏兵尽起,自东北涌来,将唐军军阵冲成两段。
    在北面的唐军步兵大多被契丹所杀,在南面的唐军骑兵则引退回到晋安营寨。
    眼见唐兵大范围溃败,契丹骑兵便放开手乘乱攻击,唐军大败,死伤万余。
    不过唐军虽然此战战败,但骑兵还保存完整。
    随即张敬达在骑兵的掩护下收拢残兵,在晋安筑构城栅。
    契丹人乘机南渡,包围了晋安寨。
    此时,唐军尚有兵力五万人,马万匹,和契丹一决雌雄,也胜负未可知也。
    然而张敬达却死守晋安寨,派人向李从珂报信去了,请求支援,因为石敬瑭还在太原城中虎视。
    十一月
    晋安寨中的粮食即将食尽,而援军却迟迟看不到身影。
    每遣人拼死冲出重围,得到的回报便是还在路上。
    直至最近这些日子,契丹人防查甚严,晋安寨已经与外界完全隔绝消息。
    张敬达几次指挥部将高行周、符彦卿率骑兵出战,都因寡不敌众,无法实现突围。
    随着被围的时间越来越长,寨中将领开始出现动摇。
    其中副招讨使杨光远、次将安审琦等屡次劝说张敬达向契丹投降,都被他拒绝。
    眼见张敬达油盐不侵,杨光远频繁向安审琦使眼色要他杀掉张敬达。
    但安审琦不忍下手,当做没看见。
    高行周知道杨光远要暗算张敬达,常常带领精壮骑兵尾随张敬达来护卫他。
    直至引起张敬达怀疑,被呵斥后,才作罢。
    这日,高行周、符彦卿再次奉张敬达之令出战突围。
    杨光远乘着其没有防备,斩了他的头,率领营中诸将上表向契丹投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