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是从事计算机研究相关的机构和工厂,其实也不算特别的少。」
「我们只要把主要的几个核心配件搞定了,其他的肯定都问题不大。」
「到时候我会跟岭南半导体那边的技术人员一起去开发各种内存和存储器。」
「将来岭南半导体要成为华夏最大的内存和晶片生产厂家。」
江辉直接就把自己的目标给抛了出来。
刘东辉倒是不好再说什麽。
他是最近才加入到珠江科技,对于江辉的才华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但是既然岭南半导体那边会全力的去搞几个关键的零件,他觉得自己就不需要纠结那麽多了。
到时候如果是岭南半导体那边掉链子了,江辉也没有理由批评他。
……
珠江科技要发展壮大,肯定就是要招兵买马。
国内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单位,基本上都有人被挖了过来。
面对这个机会,深城大学那边自然也是不甘落后。
它们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是华清大学援助建设的。
从1983年建校至今,已经有了6年的历史。
第一批大学生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
现在学校里头从大一到大四,甚至是研究生都是有这个专业的人员。
珠江科技的出现,对深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江总,我们学校之前也有教授从事计算机相关技术的研究。」
「不管是主板还是内存,亦或是软盘方面,我们学校都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如今珠江科技在大力发展计算机产品,我觉得双方可以在这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
要是其他人突然创建一家公司说要开发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张伟这个校长肯定不会那麽积极的凑过去。
但是珠江科技不一样,这可是江辉搞出来的企业。
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江辉想要搞的东西,就还没有哪个项目是失败了的。
既然珠江科技注定是要成功,深城大学自然也是想要沾点光。
高校里头的研究跟企业实际生产还是很不一样的。
单纯的研究是比较难有可观的产出。
处在改革第一线城市,张伟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是比较强烈的。
他希望深城大学能够成为国内顶级的大学。
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自然就更多了。
「珠江科技那边正在联合岭南半导体开发各种内存和晶片相关的产品。」
「如果深城大学能够一起展开合作,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国内高校在产学研方面的进展,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深城大学在这方面能够做出一个标杆出来的话,对于今后的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
江辉肯定不会拒绝张伟的提议。
这对珠江科技来说是一件好事。
深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可是在华清大学的科研团队的援助下成立的,实力不容小觑。
只不过之前缺少很好的平台去开发计算机技术。
现在有珠江科技牵头,利用他们的师资力量去研究计算机的话,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大一大二的学生,可能专业上面能够贡献的不是很多。
但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肯定就能干活了。
特别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基础功比较扎实。
不像是后世都在玩游戏和追女生。
一个专业两个班,每个班30人。
大三大四加起来就有120人。
再加上研究生和老师,总共将近200人的高科技团队。
这要是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对珠江科技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到时候那些学生毕业之后,要是能够直接弄到公司来上班,还能直接无缝对接的展开工作。
「产学研结合的事情,之前首都理工大学搞的很是不错。」
「你们更首都齿轮厂合作开发的4MT手动变速箱等产品,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我们在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产品开发上面,也可以借鉴首都理工大学那边的成功经验。」
张伟听了江辉的话,心中松了一口气。
大方向没有问题,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反正对于深城大学来说,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和实力。
顺便把科研经费给搞定了。
要是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再挣点钱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要不让你们电子工程系系主任跟珠江科技副总刘东辉对接一下。」
「看看把我们项目上的哪一些模块交给你们的团队来开发。」
「到时候某些零件如果你们开发的非常好的话,完全可以成立一家校办企业来生成。」
「或者是你们出技术,外面的企业出资金,双方合作成立新公司去生产。」
江辉对深城大学的发展还是非常看好的。
深城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什麽属于自己的大学。
深城大学算是第一所大学,寄托了岭南省和深城很高的期待。
各方面能够协调到的资源,还是非常不少的。
江辉也不介意把一部分的零件交给对方去生产。
反正珠江科技都是不可能什麽东西都自己去搞的。
找其他的配套厂合作的话,倒不如找深城大学合作。
大家在其他领域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基础,有信任基础在那边。
「可以,具体的方案让他们好好的交流一下。」
「我们的师生可以在这个合作之中好好的学习到新的技术,也能创造一些额外的收益出来。」
「这就已经非常让人感到满意了。」
具体的合作上面,肯定是涉及到一些利益分歧。
张伟也好,江辉也好,都是不适合下场去争执这些细节问题。
那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