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目团队的人都想办法挖过来。」
「只要是有技术在身的人才,待遇都可以谈。」
「最差都能比他们现在的工资福利待遇翻一番。」
要从体制内挖人,肯定是要下定功夫才行。
哪怕宝马汽车集团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外资企业,想要让习惯了体制内工作的人跳出舒适圈,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当然了,对于真正热爱光刻机设备研究的技术人才来说,情况也许会好一些。
「我等会就在内部开个会,把光刻机项目的事情说一下。」
「让大家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挖人。」
「然后我也会跟南山设备那边沟通一下这个情况。」
对于江辉的这个想法,张少华自然是全力支持。
很快的,南山设备和岭南半导体这边就动了起来。
为了让这个项目能够真正的落实下去,江辉还专门飞回首都,找老丈人汇报了一下。
毕竟电子工业部现在已经并入到了机械电子工业部里头,属于老丈人管辖的范畴。
「光刻机这个项目,当年会下马,肯定也是经过了充分的讨论之后才做的决定。」
「除了经费问题之外,技术差距太大也是一个大问题。」
「岭南半导体二期工厂采购的光刻机是阿斯麦生产的当下最先进的产品。」
「你们就算是在这台设备的基础上做国产化工作,恐怕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朱建生倒不是不支持南山设备去搞光刻机。
国内没有科研机构专门去搞,南山设备愿意去挑战,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只是他也担心自己的女婿掉到坑里面去了。
「这个情况我也是已经预料到了。」
「但是要发展半导体产业,光刻机这种核心设备是一定要具备国产化的能力的。」
「要不然今后必定会吃大亏,也没有办法让我们的半导体产业成为国际一流的水平。」
「现在不开始搞,过个十几年再搞的话,那个时候技术差距就更大,难度也更高了。」
江辉很直接的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他虽然没有办法说过两年国际上就不会把先进的光刻机设备卖给华夏企业,但是从产业发展角度去说明,大家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毕竟今后岭南半导体但凡是给国际半导体巨头带来了威胁,对方是一定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打压岭南半导体的。
不让你的工厂能够及时的进行设备升级,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手段。
「如果你要是下定决心去搞,部里面肯定是全力支持的。」
「到时候我让秘书去专门安排人整理一份当初光刻机项目的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联系清单。」
「你可以直接安排人过去跟他们对接。」
「甚至如果有需要的情况下,部里面也可以安排人去做思想工作。」
不用江辉多说什麽,朱建生也知道南山设备下一步要做什麽工作。
现在公司里面的人没有任何人懂光刻机,真的从零开始的话,难度太大。
招募一批业内人士,就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哪怕这些人的技术水平跟国际水平有差距,至少大家都是内行人。
「有清单的话,那就最好不过。」
「到时候我们也想从一些工厂那边把过去研究的技术和资料都买过来。」
「免得到时候出现一些技术纠纷或者资料流失的纠纷。」
江辉虽然准备从体制内挖人,但也不打算占什麽便宜。
那些过时的资料,实际上也不值钱。
稍微意思一下,把各个尾巴都清扫乾净,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这样子也行。」
「不过有些人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突然要去企业上班,估计会比较难接受。」
「我觉得你可以找首都理工大学那边沟通一下,在它们的深城高校设立一个半导体技术以及晶片设备相关的专业。」
「并设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所。」
「这麽一来,科学院和部里面下属的一些科研人员如果不想离开体制内的话。」
「可以由部里面协助出面,把他们调到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来上班。」
「这样子也能让他们全程参与到你们的光刻机项目开发之中,也能促进学校实力的提升。」
朱建生这麽一说,江辉立马眼前一亮。
姜还是老的辣啊。
有这麽一个辅助手段在那边,接下来挖人的时候,基本上就不需要担心挖不出来人了。
「我马上去找学校那边沟通一下。」
「南山设备和岭南半导体这边出人出力出物资,学校那边出编制等相关的东西,我们双方把半导体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发的事情彻底的搞起来。」
「将来指不定凭藉着这两个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