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简直就是抢钱啊。
关键是有的时候你还抢不到。
更加让人恶心的是缺晶片的局面持续了好几年,这明显已经不是正常的现象了。
要是华夏掌握了这些晶片技术,几年时间都足够投资几个新工厂出来了。
这背后完全就是晶片巨头在作怪。
因为人家发现不扩产,甚至减少产量,自己挣的钱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为了保证晶片的交付,需要提前一年就把货款支付给人家。
中间你想要取消订单,人家还不给你取消的机会。
甚至一些晶片巨头为了给你所谓的优先供货的机会,要你额外支付一大笔的保障金。
那几年晶片产业奇奇怪怪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华夏不少企业都是吃了大亏。
而晶片进口金额高达三千多亿美元,成为超越石油进口的存在,也是让人心痛的局面。
江辉现在开始布局晶片产业,虽然不能保证华夏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半导体国家,但是至少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追上世界主流水平,不用担心被人卡脖子。
他可是很清楚以后伴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晶片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
早一点投资这个行业,将来的收益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的,其实也不是只有江辉。
只是你想要投资这种产业,就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
电子工业部下属的那些工厂,单单因为一个经费问题就把路给卡死了。
至于民营企业……
现在的民营企业还完全不成气候,并且就算是过个几年民营企业慢慢发展壮大,也没有几家敢轻易的涉足这种高投入丶高风险,但是短期没有高回报的行业。
他们还有更多更挣钱的产业等着投资呢。
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要是按照这麽一个搞法,到时候半导体产业的投资规模就非常的巨大了。」
朱建生也算是懂行的人,江辉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就能大概的想到未来的那种场景。
宝马汽车集团真的有必要这样子做吗?
他心中肯定也会有这样子的担心。
「现在的投资越大,将来的收益也越大。」
「三五年内,也许看不到利润。」
「但是持续发展下去,将来成气候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指不定半导体产业将来会成为集团仅次于汽车产业的存在。」
「甚至因为我们子啊半导体产业上面的优势地位,在国内的地位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江辉都这麽说了,朱建生肯定不会再反对。
他知道对于江辉来说,钱本身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是一个数字问题。
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追求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了。
「回头我找电子工业部那边的熟人聊一聊,看看能不能给你推荐几个专家协助你把半导体产业搞起来。」
「没有懂行的人,我担心到时候你们集团会吃亏。」
合理合法的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朱建生还是没有什麽压力的。
更加不用说在他看来这件事情是利国利民,是在电子工业部无法给下属各个半导体企业研发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华夏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好事情。
就算是要卖自己的人情,他都是愿意的。
作为机械工业委员会的二把手,之前江辉提到的机构再改革的事情,他也已经感受到了一些迹象。
那就更加应该早点行动,最好就在这个事情敲定之前,让宝马汽车集团正式的进军半导体产业。
「那就最好不过了。」
「只要有人愿意过来,我们集团新成立的这个岭南半导体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位置,都是可以让出来的。」
「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也完全不需要担心。」
「最关键的是我可以承诺未来五年内,岭南半导体的投资和研发费用,不设上限。」
「只要是有利于岭南半导体发展的设备导入丶人才导入,我全部都支持。」
「厂长和总工都可以在新公司里头有非常大的权限,我会充分尊重他们的专业意见。」
江辉本来还想着要如何去挖人,现在不用纠结了。
朱建生主动的帮忙把这个任务揽过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以他的级别跟电子工业部那边的领导沟通,要过来的专家的级别和水平肯定都不会低。
岭南半导体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人选,大概率有着落了。
其他一些关键岗位的用人,也值得期待。
虽然岭南半导体也可以从国际上去挖一些人才,但是核心的人员肯定最好还是自己国内的人为好。
要不然后续岭南半导体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之后,这些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