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面对选择的时候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13章面对选择的时候
    吃过饭之后,周彦去录音棚看了工藤静香的专辑录制。
    她现在正在录制的是《恸哭》,这是她的大火单曲之一,去年发行之后卖出去了超过百万份。
    不过这首歌是翻唱,原唱是中岛美雪,这次录制中文专辑,尾木制作也把它做成了中文歌,放在了里面。
    录制过程中,工藤静香的表现没什么问题,毕竟她对这首歌已经很熟,唱了不知道多少遍。
    唯一有问题的,就是中文发音了。
    虽然工藤静香最近进步很大,但毕竟是突击的,很多歌词唱的还不是很顺畅。
    但这个短时间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周彦也不能帮她什么。
    当然了,就她现在这个发音,基本上已经够用了。
    对于中国内地市场来说,能有一个霓虹女歌手专门发中文专辑,已经非常有噱头,更别说工藤静香现在在亚洲本来就火。
    “你要听说了,还抢么?”
    别说周彦已经抢到了,就算两人还在抢,张一谋大概也会让。
    “是张导你慧眼识珠,不然我也没有今天。”周彦顺嘴恭维了一句。
    “是啊,我跟汤臣签的片约还没结束呢。”
    为什么大众在听到八九十年代歌曲的时候,一下子就能认出来,不仅仅是因为旋律的风情,也跟这样的特征有关系。
    张一谋笑呵呵地说道,“你可别跟我装蒜啊,我打电话找你干什么,你还能不知道么?”
    这样,既能更加贴合工藤静香的声线,整体曲风也能跟中岛美雪彻底区分开。
    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这样做,太过中规中矩,非常缺乏新意。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放牛班的春天》,确实对《大话西游》的配乐没有太上心。
    “还跟汤臣合作?”
    陈恺歌那边拍的《风月》,原著小说《花影》,作者是金陵作家叶兆言,剧本的编剧是上沪作家王安意。
    “啧啧,看来你是真不知道。我这不是要拍《上沪往事》么,本来是想请李雪健来演六叔的,我今天给那边打电话才知道,被你给截胡了。”
    《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曲子虽然已经写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完善,还有《大话西游》的配乐也要正式开始写了,前两天杨国辉还打电话问了这事,虽然没有明着催周彦,但是意思周彦也知道,就是希望他能快点。
    “周大导演,在忙么?”
    《上沪往事》就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原著小说,这个周彦是知道的。
    自己无意间从张一谋手中抢了人这事,周彦也很意外,“还有这事么?我还真不知道,也没听李老师说。”
    “我来跟你兴师问罪的。”张一谋佯怒道。
    而张一谋这边拍《摇啊摇》,原著小说《门规》,作者是上沪作家李晓棠,编剧是苏省作家毕飞雨。
    听到是张一谋的声音,周彦笑道,“张导,怎么突然给我来电话了?”
    其实说《上沪往事》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原著小说,这话有些不太严谨,因为先有了电影之后,才有了小说,电影跟小说都来自于另一部小说《门规》。
    这张专辑出来,肯定会受到广泛关注,为她打开内地市场。
    而《门规》是李晓棠的小说,说李晓棠很多人不认识,但是说他父亲巴今,就没几个人不知道了。
    说起来,张一谋跟陈恺歌真是纠缠不清了,虽然未必是他们主观上要纠缠在一起的,但事实上,他们这一路走来,总是会让他们迎头碰上。
    周彦有些懵,“我还真不知道,怎么了?”
    其实这首歌的人声部分问题倒不大,周彦觉得他们的编曲问题比较多。
    张一谋感叹道,“不知不觉,你这也是第三部长片了啊,感觉拍《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在昨天一样。那时候,你还是个学生,巩莉天天还带着你走戏。”
    周彦笑道,“就算知道,那也得抢啊,我这电影,没李老师不行。”
    周彦更懵了,“我这是犯了什么罪?”
    编曲改了,但是没有改到底,有些顾头不顾尾的感觉,不如在前奏铺一段小调,将曲风彻底改得柔和一点。
    而工藤静香这一版,则舍弃了电吉他,使用了提琴,这也是为了跟工藤静香的声线靠拢,但是前奏采样依旧高亢,如此就和后期人声的风格有明显断层。
    中岛美雪那一版编曲主要用的是电吉他跟架子鼓,这也符合中岛美雪早期的风格,比较躁动,狂放,配合中岛美雪粗犷的声线,也算相得益彰。
    旋律本身又没什么转调,听歌的时候就会明显感受到“咚咚咚”的声音,这个特征不仅仅亚洲歌曲有,欧美也是一样。
    这模式,怎么看怎么像,而且两部电影的女主角又都是巩莉,这也不怪旁人总拿他们两个比较。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