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孟买。
友谊发行的副总杜明礼手里拿着一份《电影镜》报纸,正在阅读一篇标题为“纳吉丝与拉兹·卡普尔:《流浪者》片场秘恋!”的文章。
《电影镜》是电影八卦杂志,专注宝莱坞明星绯闻、片场秘闻,也会转载好莱坞的消息,以英文为主,面向精英阶层、殖民遗留读者,为吸引普通读者,会插入印地语标题或短评。
因此,杜明礼可以轻松阅读。
他来印度带了两个任务,一是带纳吉丝回香港,二是考察市场,为友谊片寻找一个切入点。
现在看来完成第一个任务不难,纳吉丝和小拉兹的婚外情关系尽人皆知,纳吉丝去香港拍片,顺便避避风头是不错的选择。
只是老板的个人想法可能会落空,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板对纳吉丝非常上心,既将她纳入印度发行计划,也明确表达对她有想法,这都给小拉兹当情人了,估计老板会放弃个人想法。
他初步考察了市场,印度的电影市场挺火爆,大有作为,但这边的影片多以180分钟为时长标准,剧情时长140分钟、歌舞时长40分钟,不仅胶片用量大,参演的人员也多,不算咖喱啡,一部影片点下人头至少五十往上,都是钱呐。
当然,只要拷贝卖得好,这都是小问题,大问题是似乎印度人并不喜欢港片,在新加坡很少印度裔会进戏院看电影,来了孟买,他更是了解到从来没有一部港片在印度上映,只有一些拷贝流入有钱人手里供私人观影。
再一打听,所谓的“有钱人”咖喱味不纯,人生最好的年华不是在上海,就是在香港度过,根本没有参考意义。
文化人是这个德行,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潜在观众群体对中国就没印象,根本没法判断输入哪个类型的影片进印度会有市场。
至于印度电影市场对外限制开放,每年只引进50部电影,且为好莱坞30部、英国10部、其他10部的事实,杜明礼一点不在乎,友谊发行的主要战略就是本土化,港片进不来,友谊片可以在印度立项、在香港拍摄,以友谊印度片的名义在印度上映。
说到本土化,印度并没有执行闭关锁国的策略,外资可以在印度投资,包括电影行业,但印度对外资说不上多友好,《工业政策决议1948》颁布后,外资在印度电影公司的持股上限定为30%,董事会必须由印度人占多数,关键岗位如制片人、导演需本土人士担任。
还有一个比较要命的规定,外资企业每年最多汇出8%利润,杜明礼一直在担心这个问题,琢磨以后怎么将利润带走。
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不说冼耀文没想过将利润带走,就是有想法也有的是办法。
好在他没花太多心思考虑这个问题,布局印度市场的战略方针老板已经拍板,由不得他反对,做事已成定局,放弃的选项已摒弃,那就先做事,后面再考虑利润转移问题也来得及。
一张报纸拿在手里仔仔细细地阅读,他从字里行间筛选适合签约“老黑猫”的演员。
孟买分公司的名字,老板钦定“BlackAuldCat”,一改其他以股东名或地名为组合的惯例,Auld不再是音译,而是改为意译并融入公司名“黑色老猫”。
一身黑是孟买猫的典型特征,且英文学术名为Bombay,与孟买英文地名相同,严格说起来,孟买分公司的名字也没有脱离命名惯例,只是不清楚老板这次为什么别出心裁。
不管它,老黑猫就老黑猫,无所谓,正式文件里只会出现“BAC”。
纳吉丝、苏莱雅、米纳·库马利、玛杜芭拉,宝莱坞四个正当红的女演员中,杜明礼在玛杜芭拉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他打算主要公关这位女演员。
玛杜芭拉年纪轻,虚岁年方十八,容貌极美,五官上雅利安人的特征不是太明显,稍稍偏向欧洲白人,又有东方女子的神韵,符合华人的审美,天生一张国际脸。
玛杜芭拉从业经验丰富,1941年八岁时入行,从儿童配角、配角、主角对戏反角,再到主角一步步走过来,整个成长过程相当扎实。
正因为童星出道,她的合约都是父亲出面签订,去年她的合约签在斯坦电影,合约期10年,违约金50万卢比,她的片酬在4万卢比上下浮动。
而1951年的印度,还在实行1925年颁布的继承法,女性无权继承家族土地,寡妇仅可获丈夫财产的1/4,其余归男性亲属。
童婚合法,1951年仍有三成女性在15岁前结婚。
离婚权不对等,男性可单方面休妻,女性需法庭诉讼,已经发生的案例当中,最短诉讼时长11年11个月29天。
女性没有状告强奸的权利,除非受害者可以提供2名及以上男性目击证人,否则案件驳回。
没有婚内强奸这一说,妻子有义务维护丈夫权益,如同房权、辱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