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火贸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可能加入的同盟势力。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英国人在19世纪末差一点就和德国人达成了同盟条约,如果这样的同盟条约能够达成,一战的结局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可惜的是,奉行保守和孤立主义的英国首相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极力反对张伯伦所提出的与德意志帝国结盟的建议,最终让有可能的英德同盟直接流产。
    当然,这里的张伯伦指的并不是二战力推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阿瑟·内维尔·张伯伦,而是他的父亲约瑟夫·张伯伦。
    此时的张伯伦家族在英国政坛也算是新贵,约瑟夫·张伯伦虽然没有问鼎首相的最高职位,但他在历史上也以反对派首领的身份搅动着英国政坛的风云。
    除了阿瑟·内维尔·张伯伦这个二儿子成功成为英国首相,并且被世界历史所记载之外,他的长子奥斯丁·张伯伦也在20世纪初期多次进入过过英国内阁,并且担任的还都是财政大臣或者外交大臣这样的重要职位。
    虽然英国人目前的处境很尴尬,但对英国的尴尬处境表达关注的,实际上也就只有英国人了。
    在欧洲大陆,大家更关心的是这场战争的情况。
    正如从西班牙和奥匈帝国签订了相关的贸易协议,法国和俄国也在战争爆发后加快签署了一份贸易协议。
    这份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法国向俄国输送俄国所需的战略物资,毕竟想要靠俄国自己的工业抗衡德奥两个工业强国的工业,未免还是有些太过勉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百四十二章:军火贸易(第2/2页)
    除了与俄国达成相关的贸易协议之外,法国还和俄国签订了一份贷款协议。这个时候已经还清50亿法郎赔款的法国政府还是相当有钱的,俄国贷的那几亿法郎对于法国政府来说只是洒洒水而已。
    法国人的支持也是俄国继续打这场战争的信心所在。要是光靠俄国自己的经济和工业支持,恐怕没几个月的时间俄国国内就要宣告破产了。
    对于法国在背后支持俄国的事情,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着法国给俄国加血,论消耗战德奥还真不一定是俄国的对手。俄国比较欠缺的就是经济和工业,法国正好能够弥补这个缺点。
    而俄国自身拥有上亿的人口,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战争对于俄国来说,损失多少万人都能接受。
    而对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来说,他们肯定不能接受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太多的兵力。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俄国的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更是远远落后于俄国。
    在人力方面的消耗,哪怕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士兵能够与俄国达成1:3的战损比,对于德奥来说都是比较亏的。
    特别是奥匈帝国,作为主体的奥地利人是有限的,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这也代表着这场战争对于德奥来说只能谋求快速获胜,否则就只能寻找和俄国和谈的时机了。
    法国不断的给俄国输血对西班牙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消息。这其实也代表着,德奥想要打赢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战争持续越久,对于作为中立国家的西班牙来说,能够赚到的钱和拿到的好处也就越多。
    在战争的前一个月里,参战的德奥俄三国基本都处于紧急动员状态。
    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被调动到前线,许多预备役和壮年男性也被征召入伍,紧急开始为期几个月的训练。
    随着三国都扩大了军队,他们的武器也迎来了极大的缺口。
    就以奥匈帝国来举例。
    奥匈帝国的战前常备陆军人数只有27万人左右,一个月后这个数字已经来到了接近40万人。
    虽然各国也会囤积一定的武器装备进行战略储备,但对于常备陆军只有27万人的奥匈帝国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囤积太多的武器装备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武器更新换代还是很快的,囤积太多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战争爆发,在武器更新换代之后,这些淘汰的库存武器可就成了废铁了。
    奥匈帝国所有的军火仓库加起来囤积的武器装备也就只有不到10万支步枪,在全部武装的军队之后,奥匈帝国内部居然还有超过3万支步枪的缺口。
    这些缺口自然被奥匈帝国的盟友意大利和西班牙弥补,其中贡献最大的就属西班牙了。
    西班牙对外出售的步枪一共有两种型号,第1种就是现役步枪马克沁M1884式步枪,另外一种就是已经淘汰的落后产品维塔利M1872步枪。
    这两款步枪的性能表现还是有着较大差距的,在价格方面的差距也很大。
    西班牙目前拥有的维塔利M1872步枪基本都是近卫军,皇家陆军和殖民地军队淘汰下来的二手步枪,售价更是只有新枪的一半不到。
    而另一种全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