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大明财政赤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崇祯二十年六月十五,云南公文送到京师。
    兵部率先得到消息。
    “沙定洲被活捉,云南已平,大明朝再无内患!”
    “喜事,天大的喜事啊,快将这个好消息给陛下送去!”
    兵部将公文送到司礼监,司礼监的太监转呈给崇祯。
    崇祯看完公文后站起身长舒一口气。
    从穿越至今,他心情从来都没这么愉悦过。
    在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大明朝的内患只有云南一处。
    现在云南叛乱也已被平定,大明内部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太难得了!
    “皇爷,黔国公沐天波,总督文安之,总兵李定国在公文中询问如何处置俘虏,还有大军去向以及战利品问题。”王承恩站在旁边提醒道。
    崇祯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睁开眼睛说道:“主犯全部处以极刑,剩下俘虏的让沐天波自己决定,毕竟他最熟悉云南当地的情况。”
    “至于大军去留”崇祯又开始思考。
    平叛大军入滇作战一年半,损失不小且已是疲惫之师,按理说应该撤兵返回原籍休整。
    但云南的形势还不明朗,土司有复叛的可能
    “这样吧,”崇祯下定决心:“平叛大军一分为二,李定国率领两万三千主力撤到湖广屯田休整。”
    “文安之、孙可望带着剩下的五千精兵留在云南,恢复生产的同时震慑当地土司,防止他们复叛。”
    “还有,暗中找一些言官弹劾沐天波,他犯有丢城失地之罪!”
    王承恩快速记下后问道:“请问皇爷如何处置战利品?”
    王承恩口中的战利品可不止人畜、武器、甲胄,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
    这些金银珠宝多来自沐王府,还有一部分是沙定洲自己的积蓄。
    “战利品让他们三个商量着办吧”崇祯下达了一道概念十分模糊的旨意。
    为什么模糊?
    模糊就对了!
    此次平叛前后耗费的银两加起来约有百万!
    不。
    如果再加上士兵们的饷银,总数近两百万!
    崇祯的意思是让沐天波承担一部分,但又不能明说,否则有抢钱的嫌疑、、。
    两百万对崇祯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只有这笔开支,崇祯会毫不在意。
    但是
    大明朝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收复关中后为了稳定当地局势,他免了一年赋税。
    而官员们的俸禄,士兵的军饷却要照发不误。
    也就是说收复关中是一笔赔钱买卖。
    其次,从山西,浙江向河南移民也需要花钱。
    为了能顺利移民,朝廷制定了优厚的政策,包括发衣服,路费,安家(盖房子)、置办农具的银两。
    另外还免了三年赋税。
    按照每户二十两银子的标准来计算,移民五万户就要耗银百万两!
    这对朝廷来说又是一笔巨大开支。
    朝廷九边军费需要支出。
    李性忠,刘肇基骑兵买马和日常开支不能少。
    黄蜚水师的新造战船,训练费用得支付。
    由于流贼有拆城墙的习惯,所以流贼覆灭后各地又多了一项修补城池的钱。
    还有藩王宗禄,修建陵寝。
    修建陵寝是一项大工程,既耗时,又耗钱。
    (历史上的崇祯在位时因为没钱,所以没给自己修建陵寝,死后被李自成葬在田贵妃墓中。满清入主北京后为了拉拢百姓士绅,拨了一半款,号召降臣捐了一半款,把田贵妃墓简单改造成帝王陵寝。)
    (顺治亲政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于顺治十六年下旨重修崇祯帝陵,并亲自撰写碑文、祭文,同时将陵寝定名为明思陵。)
    这些林林总总的费用加起来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
    崇祯让户部算了算。
    崇祯二十年赋税收入大约是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而预计支出是三千万两!
    财政赤字率高达百分之百!
    要不是李邦华追缴赋税欠款补充国库,国库早就空了!
    可就是这样,国库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得想办法搞钱啊!”崇祯站起身看向殿外,目光逐渐阴冷。
    在崇祯思考如何搞钱的时候,朝廷公文从北京发出送往云南。
    七月初旬,一道公文和一封密信送到黔国公府。
    公文写的是公事。
    密信记载了北京朝堂的近期的情况。
    沐天波看完密信后心里发慌。
    京师的眼线告诉他,在京的言官几乎每天一封题本,弹劾他丢城失地,造成云南动荡。
    要求罢免他的爵位,下狱治罪。
    沐天波吓坏了,生怕崇祯收到蛊惑罢了他的爵位。
    为此他找到文安之开始商议公事,试图在这方面弥补错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