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重振北庭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吏南下,就职数量仅十八个县,这已经严重超过了陇右规制的官吏数量,但刘继隆也没有办法。
    这些年培养的读书人并不少,他必须得给这些人安排位置。
    正因如此,随着九月落下帷幕,高进达也赶在入冬前南下来到了茂州的石泉县。
    这个沟通东三州与西三州的茂州小县,如今成了刘继隆处理六州政务的最佳地点。
    花费小半个月,高进达这才将三千官吏尽数安插进了各县衙门内,使得他们能够协助理政,将每个县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并处理清楚。
    「节帅,按照这个速度,我们日后得养多少读书人?得解决多少官吏的位置?」
    石泉县衙内,简陋的县衙中坐着刘继隆丶高进达等人。
    高进达开口抱怨,刘继隆却开口与他解释道:
    「陇右能养几万学子读书,是因为陇右背靠丝路,钱多人少。」
    「但若是日后我们开疆拓土,纳入的百姓越来越多,可纳入的土地却大多收不抵支,那自然就没有那麽多钱财去养那麽多学子了。」
    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前,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这本就是种幻想。
    陇右若非背靠丝路,刘继隆也不可能养得活那麽多兵马和学子。
    举个例子,明代成化年间的嘉兴知府曾大兴社学,下令:「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很多人断章取义,说明代从成化年间就开始施行义务教育了。
    然而事实是,嘉兴府财政充裕,所以才有钱粮来大兴社学,让民间子弟有书可读。
    但若是横向查看这个时期的明代其它州丶府,便会发现其它州府根本没有这条政令,因为其他州府的财力,根本支撑不起太多社学,更养不起那麽多读书人。
    尤其是西南丶西北的不少州府,穷其一府十数万人,也不过在府学中养了一二百学子罢了。
    陇右现在的制度只适合现在的陇右,诸道若是有人效仿,那别说养三万学子了,就是养三千学子都得破产。
    哪怕刘继隆把活字印刷术和改良版的造纸术公开,诸道也养不了太多学子,因为他们自身的支出太大,收入太少。
    哪怕就算是陇右的制度不改,可是随着气候变迁,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凋零,陇右也会渐渐坚持不下去。
    刘继隆手上的这批官吏和学子,也只是陇右衰败前的昙花一现罢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不免岔开话题道:「六州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都登籍造册好了吗?」
    「好了!」高进达不假思索的笑道:「三千多精通算术的官吏,丈量六州这为数不多的耕地,倒也没用太长时间。」
    「眼下六个州的人口都在四万到五万之间,毕竟尚摩鄢他们并没有掳走除工匠外的其他六州百姓。」
     「六州人口总计二十七万二千三百五十七口,六万八千馀九十户。」
    「除此之外,六州丈量的耕地中,水田及水浇田有二十八万七千六百五十四亩。」
    「按照节帅您的意思,每户发耕牛或挽马一头,十五岁以上者发农具一套,每月发粮按照大口五斗丶小口三斗五升。」
    「百姓得知了我们不收杂税,只收正税,还发粮食农具给他们开垦耕地后,眼下都不再闹着要回去了。」
    高进达笑呵呵的,十分高兴。
    刘继隆听后也微微颔首,接着说道:「粮食和农具丶畜力只是基本的,除此之外的石炭丶油丶盐丶酱丶醋丶茶也要配给上。」
    「按照每户每月二斤的标准,会不会太多?」他询问高进达,高进达则是坐在位置上敲打了几下算盘,随后摇头道:
    「倒也不算多,但三年内总计支出的钱粮不会少于三十万贯丶三百万石。」
    「三年之后,六州顶多能开垦七十万亩耕地,算上现在的耕地,即便有一百万亩耕地,每年税收也不过三十万石。」
    「按照这个速度,最少需要十二三年,才能把本钱收回来……」
    高进达看向刘继隆,似乎在询问他,要不要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他看来,将这二十几万百姓迁往河临渭三州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因为有现成的公田可以均分。
    不过刘继隆肯定不会将这些百姓迁走,所以他就只能这样为难对方了。
    最⊥新⊥小⊥说⊥在⊥⊥⊥首⊥发!
    只是面对他的为难,刘继隆却笑道:「三年可不一定能让他们自给自足,不过我也没打算让他们在这里待上三年之久……」
    高进达闻言眼前一亮:「您还准备对西川用兵?」
    他之所以没有问北边,是因为刘继隆如果要对北边用兵移民,那肯定会把这二十几万百姓直接迁往河临渭三州,没有必要在这里卖关子。
    「我会不会对西川用兵,取决于朝廷派杨知温来的意图是什麽。」
    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