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备战在即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里不是有几十亩地吗?」
    「可我家还有七口人呢,过两年我与细君生了孩子,到时候这点地就不够种了。」
    「种地哪有当兵舒服,我宁愿当兵也不愿意种地!」
    「唉,年末我们就毕业了,也不知道我们毕业后该去干嘛,总不能读了那麽多年书,最后还是回家种地吧……」
    狄道城临州坊内,七八名二十出头青年人坐在摊位上边吃胡饼,边讨论着时局变化,又担心着自己日后的出路。
    不多时,他们吃完东西离开了这处摊位,而坐在角落的刘继隆则是擦了擦嘴,与陈瑛丶高进达起身朝外走去。
    钱被留在了桌上,三人步行往都护府走去,路上能听到不少讨论声,基本都是在讨论最近都护府和军队变化的。
    待三人走入都护府,高进达这才开口道:「现在这些小郎君,看来有些自视甚高啊。」
    刘继隆闻言却笑道:「毕竟读了八年书,若是出来没有地方当差,那便得回去种地了,自然无法接受。」
    「莫说他们,便是你也无法接受,抱怨两句也正常。」
    「对了陈瑛,今年各州大学毕业的学子有多少?」
    突然被点,陈瑛沉思片刻,随后不确定道:「应该是六千多?」
    「六千多啊……」刘继隆感叹道:「这六千多学子,若是交给各镇,恐怕各镇节度使都会十分高兴。」
    「只是陇右的各行各业都饱和了,他们大概率只能从仕或考试成为教习。」
    「虽然我们明年就要对南边用兵,攻占六州之地后,必然会空缺不少官职,但规矩不能变。」
    他口中所说的规矩,便是当初定下的从仕丶教习等规矩。
    毕业的学子想要从仕,必须要接受下乡开荒丶参军入伍,最后才能担任直白。
    若是要当教习,则是需要参与两年开荒,再当兵一年才可以。
    不过都护府也不会让他们白干活,当兵照常发放军饷,开荒期间则是按照每月三百钱的标准发放工钱。
    「节帅……」眼见刘继隆提起这个,高进达也开口道:
    「两年开荒的标准,是否太长了些?」
    「不如削减为开荒一年,当兵一年如何?」
    「若是按照原有的规矩,这六千学子得四年后才能进入衙门当差,时间拖得有些久了。」
    「算下来,开荒的那两年,单工钱就得支出二万馀贯,此外随着毕业人数逐渐增多,军队也容纳不下这麽多学子。」
    高进达提出了眼下出现的问题,可刘继隆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道:
    「如今都护府及州县衙门中,除各衙门已有的官员与直白,另外的储备直白和官员有多少?」
    「不下两千人……」高进达不假思索回答道。
    「能否在收复六州后,负责六州政务?」刘继隆继续追问。
    「自然……」高进达明白了刘继隆的意思,而刘继隆也颔首道:
    「既然能够胜任,那就没有那麽大的官员与直白需求。」
    「反而是他们两年开荒结束后,能直接编为四个军,增强这六个州的驻兵数量。」
    「等到他们戍兵期结束,也差不多是咸通九年年末,也就是十年年初才会担任各州县衙门的直白。」
    刘继隆简单推算,便已经将话题说到了五年后。
    五年后是咸通十年,历史上庞勋作乱半年有馀,河淮洪涝丶大旱不定。
    可如今,庞勋与王仙芝被王式打得分别逃入鲁山丶大别山中,是否还能重新摇旗都另说。
    看似天下太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庞勋与王仙芝的此次作乱,不仅把河淮两道十二个州的经济给破坏了,还造成了数量更多的流民。
    从目前来看,朝廷压根没有赈灾的打算,甚至连诸镇兵马的犒赏都给削了三分之一,让诸镇节度使自己解决。
    这样的做法,也提前造成了诸镇节度使对朝廷失望,很有可能导致日后诸镇剿贼出工不出力。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刘继隆将在西南点燃的战火。
    战火若是点燃,以大唐如今的财政情况,唯有加税这一条路。
    大唐若要加税,那诸道的流民和盗寇也将会越来越多。
    哪怕王仙芝和庞勋会死在王式手上,但天下还会冒出李仙芝丶赵仙芝丶张仙芝……
    或许大唐会提前三代亡于李漼手上,只是不知以何种过程。
    自今年往后,每年都会有数千大学学子毕业,而他们将成为刘继隆打破世家垄断知识和权力的铁锤。
    思绪此处,刘继隆他们也走入了都护府的正堂。
    刘继隆坐回主位,翻了翻桌上的文册,发现没有什麽变化后,接着看向高进达:
    「储备的官员与直白,差不多可以在秋收结束后,尽数调往宕州丶武州丶松州了。」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刘继隆则是看向了陈瑛:「曹茂那边情况如何?」
    「进展缓慢,不如先将他调往陇南,把西川六州的事情敲定再……」
    陈瑛尝试建议,但刘继隆却摇了摇头:「不必。」
    「西川六州重要,但朔方四州也同样重要。」
    「此外,河西那边也稍微关注关注,毕竟黠戛斯答应了与河西联手出兵驱逐西域的回鹘残部。」
    「若是能在这两年就把回鹘残部驱逐至蒙池(咸海),那自然最好。」
    「是……」高进达点头附和,接着拿出文册道:
    「近两年来,国子监度支不断增加,眼下负责蒙学的小学便有六万三千馀学子,大学则不少二万六千。」
    「陇右人口仅九十三万,学子便近九万,若是都科考直白为吏,这都足够治理半个天下了……」
    高进达说的很委婉,但刘继隆知道他的意思,无非与之前所说话题含义相同。
    可是对于刘继隆而言,这群人若要全部投入到天下中,最少还需要十二年时间。
    现在看似很多的学子,一旦陇右这台战争机器发动起来,日后便显得不足了。
    「现在很多,但再过几年,你就会觉得少了……」
    刘继隆与高进达对视间说出这句话,高进达当即便明白了刘继隆想要东出的决心和时间。
    不过他并不清楚,刘继隆不仅要东出,还需要解决世家豪强把控科举,将科举视作世家庶族工具的问题。
    他想要把唐宋的门荫丶以及明初死灰复燃的察举制扫进历史垃圾堆,便需要一批人来奠定刘继隆所定下的制度。
    如此之后,科举才能公平的为天下人所服务,而这批人就是陇右的这群无背景学子……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