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硝烟四起(月初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两刻钟不到,李灌的呼吸渐渐粗重,目光在伶人身上不断打转,下腹渐渐有了反应。
    田允见他如此,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巴。
    不多时,贞观殿内便传来了不少娇柔之声,而此时的洛阳城外,身形单薄的百姓却踊跃城门一处。
    「中男以上,五旬以下,要懂得照顾牲畜,租子五成,要做的就留下来,不做的就走,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洛阳长夏门外,数以千计的百姓拖家带口,齐聚此处。
    他们身形单薄,骨瘦如柴,看上去脑袋极大。
    数百权贵的家仆在此招募佃户,并开出了极为苛刻的五成租子。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私下商量好了,尽皆五成租子,有违者,必然遭诸家声讨。
    他们一边用极低的粮价来兼并受灾百姓的土地,一边用尽手段,让失去土地的百姓成为自家佃户,世世代代为自家耕种土地。
    这种情况尤其残忍,但对于此时遭受饥荒的百姓来说,能做佃户,已经是这乱世之下最好的谋生了。
    「家中买了多少田地了——
    长夏城楼前,已经七十岁的张议潮,眼神黯淡的望着城外这一切,忍不住开口询问。
    站在他身后的,是已经病故张议潭次子的张淮澄。
    张淮铨跟随张淮鼎率领神武军北上,如今的张议潮无事一身轻,但跟在他身边的张氏子弟也变少了许多。
    有的选择留在长安,有的选择跟随张淮鼎北上太原,还有的则是跟张议潮来到洛阳。
    当然,他们之所以有这麽多选择,全因张议潮一人。
    张议潮丶封邦彦丶张淮澄,这三人都是名为臣子,实为人质的身份。
    张议潭死后,张淮澄成为朝廷用于威胁张淮深的手段,而他也得到了朝廷册封的正四品上正议大夫之职。
    如今张淮铨和张淮鼎走了,剩下的子嗣又没有几个成器的,张议潮只能将心思放在自家这个侄子上了。
    张淮澄虽然不如张淮深优秀,但他也算弓马娴熟,文武双全。
    他没有张淮鼎那麽多心思,也清楚自己的身份代表着什麽,所以他只能倚靠自家叔父面对自家叔父的询问,相貌清秀,身长中上的张淮澄恭敬回答:「收得七百五十四亩土地。」
    「此外,这些土地上的百姓,也按照叔父您的交代,每月借粮五斗,租子按照府里三成,农户七成来徵收。」
    张淮澄说罢,张议潮叹气颌首:「老夫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若是刘牧之打来,局势会变好吗?」张淮澄忍不住询问,他与刘继隆并未见过面,
    只是常与兄长通信时了解刘牧之。
    「他虽然平日有些,但对百姓向来宽厚。」
    张议潮评价着刘继隆,叹气说道:「只是他刚刚攻下关内道和京畿道,南边又不稳定,想来不会立即东出,最少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叔父。」张淮澄忍不住说道:「若是刘牧之继续打过来,那朝廷会去哪?」
    「去哪?」张议潮脸上露出思索之色,想了想后才道:「若是河东无事则撤往河东。」
    「若是河东有事,那便只能撤往江南了。」
    「不过自建业为隋帝所毁以来,江南便再无几处可用宫室。」
    「若朝廷撤往江南,实非百姓之福——」
    他话音落下,最后看了一眼洛阳城外那十数里毫无任何生气的土地,又看了看拖家带口而来的那些百姓,忍不住摇了摇头后走下城去。
    张淮澄跟在他身后,紧随而去。
    洛阳城虽然也休养了数十年时间,可终究比不上长安。
    城内的百姓虽然不至于面有菜色,但也不见什麽丰之人,尽皆瘦弱。
    返程的马车上,时不时能看见不少因为交不起税,而被夺取屋舍的普通百姓。
    他们并非交不起税,只是交不起衙门定下的那些税。
    官员看上了他们的屋舍,自然会想办法将他们的屋舍强取豪夺到手中。
    面对这些种种不平事,这对叔侄也只能闭目假装看不见。
    只是天子脚下的官员都如此,更不要说那些偏远之地的官员了「圣人不均,分地太平!」
    「杀!!」
    九月下旬,在天下大部分地方都陷入战乱的时候,作为兵家不争之地的福建,此刻也迎来了兵灾。
    十八日,黄巢率一万五千披甲老卒,焚毁信州城池,裹挟数万百姓南下进入福建。
    二十七日,黄巢高歌猛进,沿途焚毁村落,裹挟百姓攻入建州(南平),开仓放粮的同时,再度焚毁建州治所的建安城。
    听闻浙西兵马和湖南诸州起义不断,黄巢没有前往起义高涨的湖南,而是调转兵锋北上,进犯浙东的处州和台州。
    浙东兵久不作战,上次裘甫所率的百姓都能将其击败,更不用说手里掌握一万五千披甲老卒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