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力强盛又如何,难道我们做不到开门。”
    “如今太子这般嚣张跋扈,可要有给我们活路?”
    “长公子倒是想去巴结太子,然太子可有半分搭理你的意思。”
    “等到太子登基,必然比之陛下对付我等要更加狠辣。”
    “你看那科举改制,分明就是针对我等而来。”
    崔盛玉略微沉默后道:“就算太子有此心,引突厥入关就能解决问题?当年渭水之盟,天可汗单人独骑退敌,靠的是胆识,不是引狼入室!”
    崔文心喝道:“长公子,还请看看这长安,长孙无忌已经倒向太子,房玄龄闭门谢客,连陛下都对太子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若不先发制人,就只能等着被连根拔起!”
    崔盛玉劝说道:““那也不能重蹈覆辙!当年渭水之盟后,五姓七望元气大伤,差点遭陛下借机铲除。”
    突厥入关,那是无差别劫掠,山东地区,五姓七望的地盘,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崔文心坚持道:“太子登基,会彻底断绝我等之未来。”
    崔盛玉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能拿全族的性命冒险!崔氏传承数百年,不能毁在你手里!”
    崔文心厉声道:“传承数百年?”
    ““若太子登基,崔氏连百年后的坟头草都长不出来!”
    崔盛玉摇头道:“那那也不能与突厥合作.这是叛国大罪。”
    崔文心沉声道:“若能保全崔氏,我甘愿背负千古骂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3章:再来一次渭水之盟?(第2/2页)
    “乙毗咄陆可汗愿将嫡子送至山东为质,承诺事成后即刻退兵。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崔盛玉悲笑道:“你以为突厥人真会守信?乙毗咄陆可汗会在乎他儿子的性命?”
    “叔公.你可知道,当年渭水之盟后,多少人骂我们是国贼?”
    崔文心低声道:“我很清楚。”
    “但比起崔氏之未来,我宁愿再做一次国贼。”
    ——
    卯时三刻,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已如煮沸的鼎镬。
    晨雾未散,三百辆满载金丝楠木的牛车便沿着新修的坡道蜿蜒而上,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嘎吱声响,与赶车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成嘈杂的韵律。
    十余个精壮民夫赤着膀子,正合力拖拽合抱粗的木料,牛皮绳索勒进肩头,汗水顺着脊梁沟汇聚成流,浸透的短褐紧贴脊背,在晨雾中蒸腾起阵阵白雾。
    忽有人脚下打滑,木料轰然倾斜,引得周遭一片惊呼,众人急忙用木楔抵住,这才稳住阵脚。
    “殿下,洛阳运来的十万贯钱粮已入库!”
    杜荷疾步登上含元殿台基汇报。
    “不过漕运使发来急报,黄河水位下降,后续物资恐难按时抵达。”
    李承乾看向前方,那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百名石匠正持着錾子,在巨大的青石基座上雕刻螭龙纹,火星四溅。
    更远处,数百名瓦匠踩着竹制鹰架,正将新烧制的琉璃瓦一片片铺在飞檐上,琉璃瓦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与匠人们的号子声相映成趣。
    “让陕州刺史征调民船,改走渭水。”
    李承乾吩咐道。
    汉王李元昌在旁边,看了眼杜荷,低声道:“如此大兴土木,陛下那边怕是要坐不住了。”
    “前些日子内侍张阿难过来问询,话里话外都在敲打。”
    李承乾呵呵一笑:“我在自己的宫城里修院子,关他太极宫何事?”
    赵节捧着工部的奏疏,额角沁出细汗。
    他身后,一队队挑夫正沿着临时搭建的木栈道,将青砖、石灰等建材运往各处工地,栈道下方,木匠们正用墨斗弹出笔直的线条,锯子切割木料的声响此起彼伏。
    “殿下,御史台已有奏章弹劾,说殿下劳民伤财,有违孝道。”
    李承乾冷笑:“当初父皇做事,怎么没人提孝道?”
    “不必管这些风言风语,时机到了,自有整治。”
    “御史台这些家伙,早晚要叫他们好看。”
    杜荷从袖中掏出密信,递给太子,道:“殿下,魏王那边有动静了。他近日频繁与五姓七望往来,崔文心更是三进三出魏王府。”
    “好似正在密谋什么大事,暂且还没打探出来。”
    “崔文心每次密探,都很是谨慎。”
    李承乾看了眼密信,道:“一群跳梁小丑。”
    “这个时候,还能打出什么主意来?”
    “传令下去,长安所有客栈不得留宿突厥人。”
    “让侯君集的人盯紧渭水渡口,敢私运兵器者,格杀勿论。”
    对于五姓七望的动作,加之突厥使者的出现,李承乾哪里还猜不到。
    只是即便知道,也很难去进行阻止。
    长安城的皇权看似威严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