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李承乾吃瘪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褚大夫眼中,李卫公的过失是情有可原,侯君集的‘谋逆’就该永无翻身之日?”
    褚遂良额角青筋暴起:“长孙司徒莫要胡言,李卫公失察是无心之过,侯君集却是意图颠覆社稷!太子殿下未经陛下首肯便赦免重犯,此风若长,他日人人效仿,律法何在?陛下的威严又何在?”
    长孙无忌冷笑道:“律法?威严?”
    “褚大夫可还记得《贞观律》首条?‘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可程式仪表也是人定的!”
    “侯君集案时隔多年,证据存疑,太子监国重审旧案,正是为了彰显律法公正!”
    “倒是褚大夫,三番五次阻拦,究竟是维护律法,还是另有私心?”
    说律法,可就是撞在长孙无忌的枪口上了。
    当年李世民即位后,鉴于《武德律》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的基础上修订新的法典。
    长孙无忌等人依据儒家的仁政思想,进一步加强“德主刑辅”的立法原则,经过前后十年的时间,于贞观十一年完成《贞观律》的修订并颁行天下。
    换个角度去看,这贞观律的最终解释权,在长孙无忌手里啊。
    评委加裁判,怎么输。
    这么一说,褚遂良不知怎么开口了。
    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房玄龄。
    毕竟说起贞观律,房玄龄也是主导者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8章:李承乾吃瘪了(第2/2页)
    然而这次,房玄龄却是目光低垂,沉默不语。
    完全没有要跟太子对着干的意思。
    褚遂良一下子就慌了,房公怎会如此。
    李承乾见此,一锤定音。
    “行了,孤意已决,侯君集即刻官复原职。”
    “今日之事,就此作罢。诸位若有异议,大可向陛下谏言!”
    侯君集是吏部尚书,掌官员升迁。
    对于李承乾来说很是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褚遂良要强烈反对的原因。
    退朝后,消息自然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宫内。
    书房内,檀香萦绕。
    李世民手持奏章,目光却并未落在字迹上,神色阴晴不定。
    张阿难垂手侍立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太子倒是越来越有主见了。”
    李世民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他将奏章随手一放,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张阿难心中一紧,连忙道:“陛下,太子此次赦免侯君集并官复原职,确实有违陛下当年圣裁,这……这恐怕会有损陛下威严。”
    李世民闻言,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意:“阿难,你跟随朕多年,怎么还看不明白?”
    “太子此举,看似莽撞,实则暗藏心思。侯君集虽有谋逆之罪,但他在军中威望极高,又与山东士族、寒门武将都有牵扯。太子将他放出,既得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帮手,又能借此拉拢各方势力。”
    张阿难小心翼翼地说道:“可是陛下,太子这般擅自做主,若不加以惩戒,日后恐怕会更加……”
    话未说完,便被李世民抬手打断。
    “惩戒?如何惩戒?”
    李世民轻叹一声,靠在椅背上,目光望向远处:“朕若强行压制太子,只会让他与朕的矛盾越来越深,到时候局面恐怕就难以收拾了。”
    张阿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低声道:“陛下圣明。只是这侯君集毕竟是犯过谋逆大罪之人,太子将他官复原职,朝中必定会有不少非议。”
    李世民冷笑一声:“非议?朝堂之上,何时少得了非议?”
    “当年朕赦免李靖,不也有人说朕偏袒功臣?可结果如何?李靖为朕平定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太子若真能让侯君集为他所用,为大唐效力,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缓缓起身,李世民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宫墙。
    那边,正是东宫的方向。
    “很多事情,也该让太子去尝试了。”
    “只要他不走到那一步,些许越矩之举,朕又何必斤斤计较?”
    对于李世民来说,只要李承乾不走玄武门,不搞兄弟残杀的事情,即便是太子党壮大一些,又能有什么关系。
    侯君集官复原职后,是吏部尚书,然而如今吏部,为世家所掌控。
    让太子去跟世家斗,跟魏王晋王斗。
    这样太子哪还有心思精力来跟自己斗。
    李世民巴不得李承乾陷入朝堂的权力斗争中去。
    张阿难低声道:“陛下对太子一片苦心,太子若知晓,定会感激涕零。”
    李世民摆了摆手,苦笑道:“他若能明白朕的心意,又怎会做出这些让朕头疼的事?不过也好,太子有野心,有手段,这未必是坏事。只要他能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