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明君在位,悍臣满朝!(第一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砧板上的一块肥肉,是人都敢动两下,尤其是等到朝廷收回各种机器后,他们更是只能任人宰割鱼肉。
    一群人在店里来回踱步,不时有人去街道望着。
    终于。
    在大半个时辰后,夏之白的身影出现了。
    依旧背着那个背篓。
    脚步很轻盈。
    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方墨连忙迎了上去,主动接过了背篓,问道:“长官,郭侍郎,没有为难你吧?你这前去,真是吓死我了,你要是出了事,京都盐业这些可真就要垮了。”
    夏之白放下背篓,轻笑道:“伱一天都在担心些什么?”
    “郭侍郎堂堂三品大员,岂会跟我一般见识?”
    “没事了。”
    “盐已经送到。”
    “郭侍郎对这笔生意很满意。”
    方墨怔了一下,目瞪口呆道:“一百两一斤的盐?郭侍郎就没意见?”
    “这就是特价。”夏之白似笑非笑的回答道,他走向里堂,并不想就此事多说,问道:“明日的请柬,可有发出去?”
    方墨连忙道:“都已经发出去了。”
    “城中一百多家饭店食舍都发了请帖,根据你的要求,连城中的盐铺商贾都发了,现在那些盐铺贩子,只怕都已经收到了请柬,脸色一定很精彩。”
    方墨露出一脸坏笑。
    夏之白见状,也是哭笑不得。
    他倒不是去故意取笑这些盐商的,只是想将这些人叫过来,告诉他们一件事。
    过去的家庭作坊模式,在日后天下已行不通了。
    他们必须得做改变。
    不然商贾卖不出东西,那就只能等死了。
    明初的工商业,其实还是很繁荣的,某种程度上是沾了元朝的光。
    元朝是相对重商的朝代,加上各个汗国据有四方,因而元朝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贸易都发展的很蓬勃,工商业在这段时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虽然经过战乱,工商业有一定的萎靡缩减,但经过十几年的修养,也在渐渐恢复元气。
    只是这种恢复是暂时的。
    随着朱元璋将全部精力放在对付北元,在洪武三年、七年、十四年,陆续关闭各地市舶司,又接连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大明海上的贸易基本处于中断。
    眼下通向西域的道路,又被蒙古汗国控制。
    大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主动或被动,停止了与外界的一切商贸往来。
    不过工商业本就处于恢复阶段,正常而言其实影响不大。
    只是在跟郭桓有过一番交流之后,夏之白也是猛地惊觉了一件事,就是这次郭桓案,朱元璋为筹集后续北伐的军饷,基本会对天下富农商人地主进行一波釜底抽薪。
    没有资本没有钱,民间工商业别谈发展了,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
    而朱元璋本就轻视商人,如今民间工商业恢复期的税收红利,也会在这种大洗劫下被抹干净,民间工商业在朱元璋的心中,本就不高地位,今后只怕会彻底一落千丈。
    工商业发展也将直接倒退。
    他原本是想借着这次热闹,给城中的商贾宣扬一下,让他们视野放开点,不要太执着家庭作坊,要与时俱进,精力合作,一起壮大工商业,结果现在反倒更像是,给将要彻底陷入低迷甚至是萎靡的工商业,留住一点火种了。
    夏之白也有点哭笑不得。
    心中也不由暗骂一声,帝王的丰功伟业害人不浅。
    夏之白提醒了一下明日的注意事项,就让方墨等人早点下去休息了。
    回到客房。
    夏之白褪去上衣,坐在凳子上,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一边喝着,一边整理思绪。
    怎么拯救大明将要突然死亡的工商业。
    思来想去。
    夏之白只想到了一个办法。
    砸钱。
    但他现在也实在是囊中羞涩,盐铺才刚刚踏上正轨,煤炭还是亏本经营,全靠盐业输血,纺织业还没着落,他现在就是孙猴子,也变不出救市的钱。
    这钱还是只能找朱元璋借。
    只是以老朱的守财奴,多半不愿意借的。
    沉思良久。
    夏之白取出一张纸,在上面列了一些东西,想了一阵之后,又一一的划掉了。
    最终,纸上只留下了两个数字。
    0→1。
    知识改变命远。
    最终靠得住信得过的只有数学。
    只是一般的数据,已经诱惑不了朱元璋了。
    得上猛药上大剂量。
    必须要让朱元璋真正意识到,他目前的简单粗暴一刀切,这种做法是错的,而且是大错特错。
    当然全指望朱元璋是不行的。
    商贾也得自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