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最好的还是直接乡绅一体纳粮。”
“只是目前大明并不支持。”
“一来阻力很大,朝堂上下都会抵触,即便陛下强压,只怕效果也不会好,二来太过急促,没有缓冲时间,很容易造成天下动荡,到时对大明影响很大。”
“因而只能徐徐图之。”
“通过设立一些国企,进行一步步的试探。”
“最终将这些国企里面的人,安排到官府里面任事,而这些人依旧要交税。”
“除此之外。”
“便是要将事业编的工农跟士人的俸禄拉开差距,让事业编的工农,收入要高于士人为吏的俸禄,甚至是事业编的工农扣完税的俸禄,依旧是高于士人的俸禄,这样就会让越来越多的士人主动要求加薪。”
“有所求,就要有所失。”
“朝廷则能借机,改革现有的俸薪制。”
“同时推出乡绅一体纳粮。”
“我并不建议大明行事太急切,也不建议太过急功近利。”
“一步步来才是最好的。”
“但无论哪一种,最终目的,都是要把士人的特权给收回来,让士绅没有免税的特权,也不休想再帮着他人逃税避税,陛下这次强索天下这么多士绅商贾,敛财颇丰,若是大明能始终从士绅手里拿钱,大明很多事都能做好。”
朱元璋点头。
这一点,他比夏之白清楚。
百姓手中才有几个钱,真正有钱的还是士绅。
只是想从这些人手中拿出钱可不容易,他目前想到的办法,就是靠着武力强行索取。
朱元璋沉声道:“你的意思,朝廷要借着北方人口少,继而给与北方一定的政策支持,将你说的这些落实下去,等时机成熟,再一步步推广到南方,乃至整个天下?”
“陛下英明。”夏之白道。
朱元璋看着夏之白,久久的沉默着。
良久。
朱元璋突然道:“你就当真不怕死?”
“你今日提的这些建议,恐会让自己成为桑弘羊、刘晏等人。”
夏之白笑着道:“其实这些事本不该我来做,本该是必须来做,孔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陛下一统天下的道路上,曾出现过这么几位敌人,但这些人同样是陛下的老师。”
“张士诚跟陈友谅。”
“他们一个暴戾,一个没有进取心。”
“最终都败在了陛下手中。”
“没有这两人,陛下不可能进步这么快,但大明一统天下之后,陛下却没有以这两人为鉴,反而走上了这两人的道路,陛下是从大风大浪中走出来的,天下同样是从大风大浪中夺取到的。”
“眼下大明要做的事是过河。”
“只是大明的前方没有了桥,也没有了船。”
“但这河就不过了?”
“不从根本上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大明永远都会困在历史的另一边,陛下做的再多准备,将天下打造的再好,最终都只是一厢情愿,我虽不才,却有造桥之心。”
“我旨在推倒压在百姓头上的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