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骂名我来担!(明天三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件事。”
    “便是灶户生计。”
    “大明在盐政上施行的灶户制。”
    “目前天下有灶户,数十万,其中绝大多数在南方,而蒸汽机产盐效率极高,对于人力需求很少,南方一些商贾、地主趋利之下,在南方各地广建盐厂,仅仅一年上下,南方就多出了一两百座盐厂。”
    “这也导致了,原本以制盐谋生的灶户,一下失去了生计,如今还有不到两月就入冬了,没有余粮,灶户难以生存。”
    “因而走投无路的灶户,不得已开始攻击各地盐厂,试图摧毁这些制盐蒸汽机,让南方的盐政恢复过往情况,而且这般事态在一个月的发酵下,已愈演愈烈,情况也越来越危机,臣惶恐。”
    “臣深知是臣等考虑不周,酿成了今日之大患。”
    “因而数日来,未曾睡过一个好觉,一直在思考如何平息这次纷争,而在昨夜,臣等终于想好了应付之策,如今天下,方从战乱中走出,人口凋零严重,因而释放一部分人力出来,是势在必行的。”
    “故在臣看来,蒸汽机不能被废,应当继续保持。”
    “只是对灶户,当另做安排!”
    闻言。
    朱元璋目光微异。
    连在一旁站着的朱标也面色古怪。
    南方灶户的事,他跟陛下其实早就听闻了,只是陛下一直压着,没有将事情声张。
    因为没有想好怎么处置,一方面父皇是很恼怒的,但就像是田靖说的,民生稳定为大,一切以大局为重,另一方面,父皇也是在故意等着,想看看南方究竟能闹出什么幺蛾子,前面田靖出列,他都以为田靖是来借此试探父皇的。
    没曾想。
    田靖是真想提出建议。
    相较于朱元璋父子的异样,李善长等人却是面面相觑。
    他们狐疑的打量了田靖几眼,眼中透露出不可明说的意味,只是田靖目光如炬,根本不假颜色,始终一副忧国忧民,为陛下分忧解难的模样。
    魏衡面色微冷。
    他神色不善的瞪了田靖一眼。
    这一番风头本该他出的,结果现在让田靖抢先了。
    朱元璋平静的扫过殿内百官,将百官的神态尽收眼底,冷笑道:“那咱倒想听听,你想出了什么办法。”
    “说吧。”
    田靖点头,道:“在臣看来,南方混乱的源头,便在于盐政混乱,在蒸汽机的强力影响下,原本靠制盐为生的灶户,已逐渐丧失谋生的手段,而且日后还会越来越窘迫,而束缚他们谋生的很大一个因素,便在于户籍。”
    “臣斗胆建议,废除灶户籍。”
    “将天下的灶户,全部归为工农这一笼统籍贯。”
    “让灶户今后能自由的选择,是务农,还是继续去做工,而朝廷也能就此,甩到供养数十万灶户的包袱,为大明的财政减轻极大的负担。”
    一语落下,四周反对声四起。
    “陛下不可。”工部尚书徐
    “那天下岂不是乱套了!”
    “户籍不可改。”
    “现在南方的土地,大多已有主,根本没有多余土地,去供应给这些灶户,唯有让他们自己去开垦,而今年秋收已过,就算让他们改了户籍,他们也难以储存到过冬的粮食,如今为灶户籍,朝廷或许还能帮扶一二。”
    “你说的话太不负责任了。”
    “你这是视几十万百姓的生命如儿戏。”
    李善长也道:“改户籍不可取。”
    “废户籍更不可取。”
    “你们盐运司出了问题,不想着解决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反而只想着将这些灶户抛弃掉,把问题转嫁给他人,这岂不是太过不负责任了?而且废户籍的话,实在荒唐。”
    “臣同样不敢苟同。”
    田靖一脸冷峻,只感觉压力很大。
    他深吸口气,继续道:“下官话还没有说完。”
    “废户籍是必须的。”
    “因为灶户制已成了各方的阻碍。”
    “朝廷用不到这么多人制盐,却要供养这么多人,这岂不是白白浪费朝廷钱粮?而且南方很多盐厂,打着朝廷的旗号,在那里招揽灶户,结果根本不自己掏钱,全都指望着地方官府去养。”
    “这岂不荒唐?”
    “而且灶户为何难以谋生?”
    “便是因为大明的户籍,严格规定了,灶户只能制盐,他们不能从事其他行业,顶多做一些临时短工,但这种短工,当真能养活一家老小?而且随着蒸汽机的不断推广,盐厂用人只会越来越少。”
    “这多出来的几十万灶户怎办?”
    “还是朝廷养?”
    “矫枉就要过正。”
    “不然朝廷岂不是一直要被灶户拖着?与其深受其绕,那不如就干脆一点,一步到位,将灶户籍直接废了,如果诸位大人不愿承担这个骂名,那我田靖来担。”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