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给李二上强度,反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广白银,在价格上,可以进行一定的降低,给他们更大的利润。
    今后在本王的封地内,铜钱逐步进行废除,用银子开始替代市场!”
    李元吉话音落下,岑文本整个人都被惊住了,取代铜钱货币?这可是一个大决定,涉及的方面太多,尤其是还要考虑到民间,他更是没有想到李元吉这么果决。
    “大王,此事可否再慎重考虑一番?大唐之内,尽皆使用铜钱,我们贸然使用白银,是否不太好?而且百姓能否接受?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白银储备,虽然有,但并不是那么多,就封地之内,我们的白银恐怕都不够啊。”
    李元吉却是笑了,直接将两封绝密书信交给岑文本,岑文本看后,瞳孔一缩。
    看着岑文本震惊的神情,李元吉收起笑意。
    “这是在爱州以及西州发现的,两处均发现了银矿,而且我可以告诉你,银矿绝对不止这些,会有更多,另外在倭国,同样有着大型银矿山,等会我会传信正平,让他注意。
    至于大唐如今使用的是铜钱,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与我们这里使用白银,并不冲突。
    至于民间,百姓必然同意。
    景仁,一贯钱有多重,你应该很清楚吧?
    那还是一贯钱的重量,若是数十贯、数百贯、数千贯呢?
    往来行商的人,他们的大船,有时候需要一艘甚至是更多的船,单独携带铜钱,陆地上行走的商队,因为铜钱的携带问题,同样极为不方便。
    而白银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想必所有人更加喜欢用白银交易,尤其是海外他国的商人,不少人都更加喜欢用白银。”
    如今大唐使用的是铜钱,李元吉非常清楚,但现在他就是要改变这个问题,只要白银侵入足够汹涌,大唐的白银市场定价,完全是他说了算。
    他有这个自信,就是因为他的商品,别人没有,只有他这里才有,而且还能赚大钱,没有人会忍受得住这个冲动的。
    至于大唐商人白银很少,他会设立针对商人的兑换的啊,比如三贯钱才能兑换二两银子,或者两贯钱兑换一两银子,大唐之内的那些商人依旧会同意,因为即便这样做了,他们依旧有很大的利润。
    而且他们也可以在大唐之内自行兑换啊,大唐之内又不是没有银矿,只不过不少都是世家掌握着罢了,而且大唐之内同样也有白银的。
    只要白银逐渐流入,不断兴起,市场自然会逐渐淘汰铜钱,因为市场的认可,都是人来认可,到时李二国库里面收的那些铜钱,全部都得烂掉。
    想要白银?得找他,或者找那些世家,但无论是他还是那些世家,这么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不仅他不会放过,世家也绝对不可能放过,不仅是商人重利,世家同样重利。
    而且国库那庞大数额的铜钱,一般人可是吃不下,这么一折腾下来,变相的等于李二的国税降低,到时他又该怎么应对资金运转却资金不够的问题?
    即便李二出台政策限制白银,他也依旧无所谓,在利益的驱使下,世家必然反对这一政策,在李二上位初期,他是真的想要看看,李二有没有胆子掀桌子,和天下世家大族反着干。
    而且最为重要的,哪怕真的通过,想要和他交易必须使用白银的前提下,那些人只会用更多的铜钱来换取白银,大唐境内铜钱减少,白银增多,同样会出现的。
    除非彻底闭关锁国,断绝一切对外往来,但如今的大唐,可能吗?
    关陇世家能够扶起一个大唐,天下世家就能再扶持起另外一个皇帝,这是矛盾的必然碰撞。
    而哪怕是白银流入得到限制,大唐之内铜钱的减少,必然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到时他再暗中动动手脚,大唐的物价直接要崩溃。
    要是李二大量铸钱,那他更会高兴,到了那时,他手中的铜钱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李二加大铸钱投入到市场,他再将这么巨大的一笔铜钱投入市场,到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铜钱不值钱!
    这点,将会是他非常愿意见到的,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可不认为李二会处理,在后世都是难以处理的问题,在如今,他是真不相信有人能够很好的处理好,到时白银必然是趋势。
    而白银是他定下的货币,规矩就是他说了算了。
    这也是他为什么突然定下使用白银的原因,只要这些运行下去,然后就是等,无非小几年的时间,到时李二发现问题想阻止都不可能了。
    他这里,将会彻底成为天下经济的中心,而不是大唐。
    这就是他要给李二上的强度,现在他可是非常期待,李二能不能顶住,他是真的想看看那时李二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大唐体量大?如今他封地的体量,同样不小了!
    而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极大的原因,那就是后面他想要发展火器,铜可是一个好东西啊,都离不开这个铜,需求量极大,一旦需求量大,就注定无法成为货币了。
    岑文本看完书信,又听着李元吉的话语,沉默了,他还在思考着,过了一会才有了头绪。
    “大王,若是使用白银,臣也认同,但是如今最好先用白银进行贸易,交易全部改由白银支付,但是在民间的推广,可以先推后,我们必须要先储备一定的白银。
    有了一定的储备量后,可以先在岭南实行,在岭南全面实行后,再推向其余府、州,逐步替代完成。”
    李元吉直接答应:“不错,景仁想得很全面,虽然确定要使用白银,但短时间内想要全部完成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事就这么定下吧。
    稍后你给玄策、达和他们去信,此事若是无法在纸上说清,那就让他们全部回来一次,这个事情事关至关重大,岭南各府作为第一个全面推行的地方,又有百姓信任基础,必须要落实到位。
    随后你就将在这里的商人全部召集起来,将此事说清,随后发布庭报,进行通传,记得要与这些人说清楚。
    若是有意见的,你根据情况,可以强硬一些,我们的商品,不愁没有人卖,这是我们的底气!
    不适合强硬的,你便给我说,我来处理。”
    庭报,也类似于报纸,只不过这是朝廷所掌握的,及早就有了的,只是明清时期更为完善罢了。
    说到这里,李元吉想起什么。
    “另外,让大唐之内经商的人,务必要对岭南进行宣传,如今大唐受灾严重,且大唐暂时又无法处理,只会让百姓饿死、冻死,亦或者死于疾病、瘟疫。
    大唐不能解决天下百姓负担,那就将百姓迁入岭南,本王来处理!
    还有,你稍后将印刷术、水车、曲辕犁等工艺,通传天下,这是本王念天下人疾苦,特将这些传播天下!”
    李元吉现在是越发想要看看,等到将来,李世民的反应了。
    经过这件事,他的声望大涨,李世民恐怕会更加睡不着觉了。
    而且,他也并不是做好事啊,真以为他将这些拿出去,就真的是对李世民好了?
    这也同样是在给李世民上强度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