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国崛起》销量破百万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国崛起》会火他是能猜到的,毕竟这本书在这个年代,算是比较超前的。
    但是火成这样,没天理啊!
    「这事也是巧合!」
    「得从我们新华书店下面的分店说起。」
    「因为我们新华书店属于是双重管理体制,比如说各省的主要城市新华书店受我们管理,但是也受本省的宣传部门管理。」
    「但是下放到各地的书店,其实我们就管不太着了,基本上都是各省的总店管辖。」
    「所以我们一般铺货,就铺到各省的主要书店,然后下面各地委和县的新华书店,他们采购什麽作品,不受我们控制。」
    「但是这一次,你们这本《大国崛起》因为前段时间报纸上论战的原因,被称之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书』,名头一下打出来了。」
    「然后各省的下级书店开始纷纷进货,给这本书拓宽了销售渠道。」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很多机关单位在批量采购。」
    「据我所知,最开始是从咱们京城的很多涉外饭店开始的,他们批量采购这本书,给员工观看,让他们熟悉西方各国。」
    「然后慢慢的就延伸到了政府机关,厂办机关,高校机关等各大机关单位。」
    「而且不止是京城,包括魔都,江浙,闽粤,鲁省这些临海的省份机关,都开始采购了。」
    「很显然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他们要了解西方,你们这本书算是恰逢其时。」
    「他们这种采购通常就是几百上千本,光这些机关单位的采购量算下来,都给你们提供了几十万册的销量。」
    「再加上之前的读者群体和口碑宣传,就在今天报上来的昨天的销售总数,已经正式突破了百万册了。」
    赵主任给李长河跟刘宏图解释说道。
    听到对方的解释,李长河才明白了过来。
    他说怎麽这麽快就突破了百万册,原来被很多机关单位列入了采购图书里面。
    不过真要是这些单位的机关干部看了之后也挺好,起码能长长见识,不用像以前一样对西方迷之敬仰,然后在商业谈判的过程中把自己摆在弱势的位置。
    「老刘,这次我喊你过来,还有个事,就是咱们继续加印的事情。」
    「我看这股风潮还会继续发酵,就凭目前的销量走势来看,只怕接下来想要求购的读者还不会少。」
    「你看看我们加印多少合适?」
    虽然第二次加印的百万册还没完成,还在往市场快速的铺货,但是赵主任不得不思考,第三次加印的事情了。
    「这第三次加印我也说不好了。」
    「没必要加印太多了。」
    李长河这时候开口说道。
    「嗯?长河,为什麽这麽说?」
    听到李长河的话,刘宏图和赵主任都有些诧异。
    按照如今的销售情况,感觉这本书还会继续火爆才对啊。
    「刘主编来的路上跟我说了,第一次你们首印五十万册,然后又加印了一百万册,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市面上,即将有一百五十万册《大国崛起》了」
    「而根据我国去年统计的城镇人口数据,全国城镇总人口在1.7亿人左右。」
    「这已经近乎达到了100比1的比例,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面,有差不多有1个人拥有《大国崛起》这本书。」
    「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用数据的比例去套用这本书的分布,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数量其实我感觉已经到了书本传播的极限。」
    「剩下的读者,完全可以通过借阅传播的方式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即便是还有购买者,我认为也不太可能有巨大的风潮了。」
    「接下来的销量必然是细水长流,伴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恢复,年轻知识分子的成长而慢慢销售。」
    图书销售这个东西,不可能说人手一本都买上,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一本书借阅着看的。
    连人民文学这种便宜的杂志销量都只有一百多万,李长河估计《大国崛起》销量破百万已经是市场的极限了。
    后续即便是继续出货,也不会再有爆炸式的增长,毕竟说白了,国家的城镇人口和有阅读能力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
    农村人口这个年代会跑去阅读这种书的不是没有,但是数量是非常少的。
    跟新华书店的距离,购买的费用,以及对书本消息认知的渠道,都是限制农村人购买的重要元素。
    所以李长河其实不建议赵主任他们继续大规模加印。
    加印的数量多了,有很大的概率会堆积在仓库成为库存,然后只能随着阅读市场的扩张而消化。
    果不其然,听到李长河的分析之后,赵主任跟刘宏图若有所思。
    他们之前,还真没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图书的市场容量问题。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